下载APP

滨城区第一小学:提升文化自信创建“一核双翼四路径”研学体系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17:09

    近年来,各地研学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随着研学的深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拍照走过场等“游而不学”的现象尤为突出。如何避免此类现象,克服低质量无效研学活动,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一小学创建了“一核双翼四路径”研学体系,立足课堂,充分挖掘课程的文化价值引领作用,走出了一条以提升文化自信为核心的高品质研学之路。

    早在2004年,滨城区第一小学便开展研学活动。在制定研学方案过程中,学校以靶向落实核心素养之中的文化自信为目标,建构起“崇德、弘毅、尚能、立艺”四个维度文化内涵于一体的核心体系。同时,立足于课程,精确把握课堂中的痛点,梳理课程中的文化要素;立足于本乡本土课程资源,挖掘文化内涵;打通课内外之间的壁垒,促使课内外有效交融;开发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研学课程和研学策略。本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开创了价值引领、内外融合 、项目驱动、多维体验等四条实施路径,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增强了学生的文化归属感和自豪感。借助线上平台,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创新推广机制,展示学生的风采,开创并领航区域高品质文化研学的新样态。

    学校在研学的探索和实践中明方向,定策略,问道课堂,注重解决课堂中的痛点和堵点。“研学必须立足于课堂,立足于教材,不能天马行空,率性而为。研学应该和课堂进行密切的链接,让研学成为打通课内外,解决课堂中痛点和赌点的手段。”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教师们会认真梳理课堂中的文化要素,掌握课堂中的文化痛点和赌点,设计户外研计划和策略,让研学成为学校教育的有力延展,课堂的延伸,使研学行动有方向、有目标。

     定主题,重实践,走进现场,探索文化研学的实施策略和路径。学校拓展教育资源,打破束缚学生的课堂边界,利用本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将学生带到户外,带到文化底蕴丰厚的区域,让知识和现实生活在学生心目中实现有效的对接,让文化在学生心中活起来,把心灵牧养在大地河流之中。学校创立了“1246N”户外课程模式,编制了《大河之滨》黄河文化读本,《寻找诗情画意》户外研学手册,《美在笔端》写作手册,形成了一整套户外研学课程体系,保证了研学的质量。

    建课程,筑体系,多元驱动,完成文化育人高品质研学系统构建。2016年起,开始从学校层面制定规划,整体推进研学计划,学校开设了二胡、笛子、剪纸、陪孩子玩转历史、口才、中国象棋等三十多门课程,这些课程的开展,提高了孩子们的文化素养,也为研学(社会实践)进行了知识上的储备。不仅如此,学校还将红色文化融入到研学当中,编辑出版《周恩来精神》《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红色读本,彰显学校特色。

     研学活动的成功,得到了家长的广泛赞誉,形成了学校、老师、家长三位一体的研学合作推进机制。针对研学目标和地点进行全方位项目化规划,实现了多元驱动,课内外深度连接融合,学生全身心体验,构建起驱动性强,流程完善,易操作的项目式研学体系,编制出了《项目式研学育人手册》。

     20年的探索和实践,成果有效解决了文化育人不显著这一弊端,也有效破解了研学中“游而不学”的困境,让学生建立了文化自信,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学校师生在各类竞赛中,屡创佳绩;教师专业水平明显提高,在《语文建设》《小学语文教师》等全国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主编和参与编制阅读教材达70多册,在全国各地讲课和作报告达到100多场次,2024年1月,其成果在“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项课题优秀成果推荐会”被推荐并做典型发言。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 通讯员 刘永琰)

责任编辑:董丽霞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鲁ICP备15022957号-13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220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01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鲁B2-20120085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