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我们的春节|岁岁期盼岁岁好 年年期盼又一年

大众新闻·黄三角早报 02-08 2204

小时候过春节,守岁总熬不过十二点,鞭炮声响起,才睁开惺忪的睡眼,发现不知不觉已经睡着,春节联欢晚会里的节目依然热闹地播出着。听着晚会里的戏曲唱腔,和爸爸趴在窗户上眺望,远处的烟花和近处的鞭炮争相绽放,此起彼伏。爸爸喜欢窜天猴,那一声如哨的鸣响后,直窜九霄的畅快令他拍案叫绝。我则喜欢绚烂的烟花,尤其是“雪梨花”,绽放时确似它的名字,淡雅中却又带着夺目。我们父女俩从不下楼放鞭炮,爸爸说放鞭炮既浪费钱又有危险还污染环境,倒不如美滋滋地在暖和的屋里看,一个样儿。每年都如此,慢慢地,我也喜欢上这种隔窗眺望的感觉,似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意味。妈妈像是永不疲倦似的,在厨房忙里忙外,我总劝她来屋里包饺子,既暖和还能看异彩纷呈的晚会。她却执意留在厨房,说这样做起饭来方便。跨年的钟声敲响,热气腾腾的饺子也如约而至。弯弯的,似天空上的月牙,里面还特意藏着一两个精心包进去的红糖馅小“月亮”,令人充满期待与惊喜。爸爸身上的朴实,妈妈身上的奉献,是我最温馨和幸福的童年记忆。

儿时过年,最深的感受是四世同堂团聚的热闹。那时姥姥、姥爷健在,姥姥会蒸上一锅一年才能吃上一顿的年糕,软糯的年糕上,铺一层晶莹的砂糖,又软又硬的口感中夹杂着红枣的甜香,流连唇齿间。红白相间沾满酱汁的红烧肉也是我的最爱,拌入喷香氤氲的白米饭中,别提多香了!大人们走亲串户,能见到许久不见的兄弟姐妹,和同龄人一起,总有聊不完的话题,玩不够的游戏。坐在姥姥烧热的炕头上,摆弄姥爷葫芦罐里的蝈蝈,听七大“舅”八大姨和长辈们聊起自己一年来的经历,就像是听一件新奇又好玩的奇闻轶事,过年真是热闹又喜庆。

时光如梭,光阴流转。如今,有了女儿的我,过春节最喜欢的方式是一家人去逛庙会,置身传统文化街,仿佛一下子有了文化底蕴,笔墨纸砚中浸润着丝丝书卷香气,泥人、糖人中诉说着童真童趣,传统小吃调动了孩子百吃犹馋的味蕾,花鸟鱼虫中散发出勃勃的生机。每次我们都会称心而来,满意而归,置办各种年货,或唐装或春联或年画……像是买来了整整一年的喜气。

每年都是婆家、娘家轮流过年,品两地风味菜,听不同家乡音。看到爸爸稀疏摇晃的牙齿,见到妈妈悄悄爬上鬓角的白发,他们是那样熟悉然而却又略显陌生,时间过得可太快了!平时忙碌的工作和琐碎的生活让我们无暇顾及它的流逝,反而在与许久不见的亲人面前才体味到人生匆匆,仿佛共同度过的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一想到父母现在仍为生计奔波,为生活打拼,我的心灵仿佛被一股暖流轻轻拂过,又被一丝淡淡的哀愁所笼罩,让人不禁感慨万千。听着他们讲述这些日子以来的经历与变化,我们不禁意识到,每个人都在时间的洪流中默默前行,经历着各自的人生风雨。这些时光的累积,让每一次的重逢都显得尤为珍贵,也让每一次的离别更加难以割舍。

在东营生活的十几年里,齐鲁文化已渗透进我心里,我也渐渐馋上了饱满的大肚水饺,恋上了松软回甘的花样馒头,迷上了鲜嫩的海鲜河鲜。婆婆做的菜清淡可口,烹饪出了食物原有的清香。每到值得纪念的日子,一家人总要美美地吃一顿热气腾腾的饺子。健康的饮食理念,家人团聚的欢乐让我倍感幸福和温暖。这两天,上一年级的宝贝突发奇想动手制作了一副对联,趁我们不注意,自己找出梯子学着大人的样子,贴在了卧室的门框上。上联“平安幸福四季如春”,下联“平平安安一路顺风”,横批是一个写在菱形纸上的大大的“福”字。略有凹凸的剪裁,歪扭稚嫩的文字里,透着对生活的无限向往和美好祝愿。这让我激动又惊喜,我将这感人的画面拍成照片分享到了家人群里。环顾墙面,孩子画的翩翩起舞的少女,描摹的插满花枝的锦瓶,水中含苞待放的睡莲……这些她喜欢的东西,细细想来,都预示着美好的愿景。是啊,年就在美好的憧憬中,向我们走来了……

过年,我们感慨时间的易逝,更懂得珍惜眼前;

过年,我们感恩祖辈的拼搏奋斗,更学会创造美好明天;

过年,是给自己和家人一个美好的交代,是给自己和家人一个美好的祝愿;

过年,是对一年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总结,经历过高潮和低谷,体验过酸甜和苦辣,品味过世间百味后,在家庭这个温暖的港湾里,我们会重整旗鼓,杨帆起航。岁岁期盼岁岁好,年年期盼又一年!(大众新闻记者 曹萌萌 通讯员 王昆)

责任编辑:王明华

曹萌

说负责人的话!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鲁ICP备15022957号-13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220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01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鲁B2-20120085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