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药食同源”产品火了 业内呼吁建立标准

中国商报 03-27 5189

“药食同源”为不少调味品企业带来了新的营销热点。中国商报记者近日发现,很多中药材被当作原材料添加进酱油、料酒、火锅底料等产品中。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在“药食同源”相关产品的生产上并未形成行业统一标准。在产品中添加中药材,就能产生对应的效果吗?

食药物质已有上百种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发布的《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目录),纳入目录的物质应当是传统上能作为食品食用的、已列入《中国药典》的、安全性评估未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符合中药材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物质。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张立实向记者解释,药食同源和食药物质是一回事。《中国药典》中有一些中药材,毒性和药理活性较小,主要用于养生保健。最早的国家认可的食药物质是87种,包括生姜、大枣、山楂、山药、桑叶等大家熟知的物质。后来,目录动态调整,增加了党参、黄芪、麦冬、地黄等,现在目录里的食药物质已经有上百种。目录名单上的物质能够食药两用。

添加了食药物质的产品就有对应的功效吗?张立实表示:“从食品毒理学和食品安全的角度看,食品中添加的食药物质应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才能起到良好的生理保健作用同时又不会产生不良反应。添加量太少起不到食药物质应有的作用,而过量添加则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需要注意的是,食药物质的添加量并没有统一标准。张立实坦言,药食同源涉及的范围非常广,由于全国各地区资源分布不均以及加工工艺差异较大等原因,很难制定出一套适用于所有情况的标准体系。

记者查询到,目前市场上售卖“药食同源”产品添加含量也不统一。以食醋产品为例,按照紫林旗舰店线上客服的说法,紫林党参黄芪醋(350ml装)中党参、黄芪的添加量各是35ml(产品总量的10%),另一款苦荞杜仲叶醋(350ml装)中杜仲叶的添加量是52.5ml(产品总量的15%)。该店线上客服并未给出如此设定添加量的原因。

另外,在线上商城,一家名为“晋特美山西特产”的店铺中也有黄芪醋在售卖。该店铺客服表示,黄芪的添加比例属于配方,不能公布。

多家企业研发相关产品

在药典上,黄芪补气、紫苏散寒,使用这些原材料的醋、酱料等产品的价格也会更贵。紫林党参黄芪醋(350ml装)的价格为30.89元/瓶,紫林陈醋(820ml)价格为12.9元/桶;王致和党参料酒(500ml装)的价格为6.9元/瓶,王致和精致料酒(500ml装)的价格为4元/瓶;海天紫苏酱(340g装)的价格为14.9元/瓶;海天黄豆酱(800g装)的价格为12.9元/瓶。

记者向调味品经销商咨询,对方表示:“名称中带有中药材名称的产品价格肯定会更贵一些,比较重视健康的消费者会更爱买这类产品。我们在售卖产品时不会强调刻意强调功效,因为我们也不懂具体有什么功效。”

“目前,在国家相关规定中,食药物质作为普通食品原料使用,不允许声称其具有某种功能。不能仅仅添加食药物质,就说明产品具有保健、药理作用和功能。道地药材非常讲究加工炮制方法,不同中药材的加工炮制方法不同,效果也不同。在食品制作过程中,添加中药材,也必须按照药材相应的加工工艺,例如何首乌生用和熟用效果完全不同,作用也不同。”张立实说。

需要注意的是,多家药企已在研发“药食同源”的相关食品。浙江震元称,公司药食同源健康养生系列产品目前处于开发探索阶段,销量较低,未来将根据市场情况决定是否加大投资力度。

江中药业也表示,公司会加快大健康产品开发,围绕益生菌/后生元、药食同源、康复营养三大方向,实现更多产品上市。

业内呼吁加快形成标准

有数据显示,2024年“药食同源”相关概念产品在电商渠道的销量达4.7亿件,同比增长27.7%。

张立实表示,目前这类概念越来越热门,这与我国未来大健康食品赛道中的“注重预防”“用药不如食养”等新概念的流行有关。在相关产品的开发上,业内需要参照药典标准,食品本身也可以制定食品标准。目前有些食药物质在不同省份制定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可以作为参考。下一步国家可能会组织制定全国性的国家标准。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曾在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要明确列出不能作为药食同源保健食品的负面清单,加强药食同源保健食品的文献、临床及社会应用状况的调查分析和评估。具体申报的药食同源保健食品所提供的安全性资料由专家委员会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食疗营养部主任王宜也认为,目前,食品药品相关法律法规衔接不顺畅,存在管理模糊地带,企业合规成本增加。大众对药食同源食品的功能认知不足,存在误解与偏见,市场需求未充分释放。希望能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牵头对药食同源中草药进行食用安全性评估,扩大《药食同源物质目录》品种,实行动态筛查和管理,将毒性较大的列入非食用中药材目录;对通过限定食用方法和食用量能确保安全的,列入限制性食用中药材目录,并适时向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纳入目录的建议名单。

(记者 马嘉)

责任编辑:消费频道张妍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鲁ICP备15022957号-13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220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01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鲁B2-20120085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