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拆墙透绿,何时不再是新闻?

洋葱快评 03-30 4661

"现在政府大院没了围墙,随时都能进来散步、锻炼,非常方便。" 李建说。近日,汉寿县 38 个机关事业单位全部拆除围墙一事引发了社会关注。当地县委、县政府带头拆除围墙,其他机关事业单位紧随其后,陆续向公众开放。

政府机关拆除围墙,让公众通畅地进入,"共享" 大院内的锻炼场地、公厕、绿化、停车位等公共服务供给,收获了舆论的赞誉。显然,此举既优化了公共资源配置,还拉近了群众与政府间的距离,拆除了官民之间的心理 "围墙";同时,体现了政府的管理自信,彰显出政府亲民开放的积极姿态。

其实,类似于汉寿县拆墙透绿的举措,早就有了不少范例:比如,扬州市向群众开放政府食堂、停车位;再比如,丰收季节,德州市 50 多个乡镇开放政府大院给农民晒粮…… 越来越多地方政府 "拆墙透绿",向社会免费开放公厕、食堂、停车位、体育锻炼等场所,收获了群众的赞许。

政府机关拆除围墙,或开放政府大院,与群众零距离沟通,理应成为一种常态。此举不仅可以缓解城市资源紧缺、公共空间不足的问题,还将促进政民关系融洽。可是,当下还有不少地方政府囿于思维定势,仍对政府大院实行封闭式的管理 —— 高墙、门禁、岗哨,戒备森严,闲人免进。这样做,固然是 "安全" 了一些,但它犹如一道高高的心墙,横亘在政府与群众之间。也有一些城市在尝试开放政府大院之后,又悄悄地取消开放,让 "开放政府大院" 成了一场秀,令人嗟叹。

为何每一次拆墙透绿、放开大院都能引发网友的热赞?这是因为,政府拆墙透绿、放开大院还没有成为服务标配和施政常态。网友们对零零散散的拆墙透绿不吝掌声,恰恰证明了这是民心所向。期待更多地区能在综合考量可行性的前提下,尽量放下身段、敞开胸怀,向社会共享政府大院的资源。做到了这一步,政府大院拆墙透绿 "随便进",就不再是新闻了。


作者:黄齐超

投稿邮箱:qilupinglun@sina.com


责任编辑:朱文龙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鲁ICP备15022957号-13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220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01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鲁B2-20120085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