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当生命按下暂停键:一场教科书级急救上演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3-31

3月19日12时38分。在乳山市人民医院急诊科门口,72岁的尹先生(化名)突然晕倒在地。千钧一发之际,急诊科护士季鹏妍迅速赶到现场。凭借专业的敏锐度,她立即对尹先生进行检查,发现其颈动脉搏动消失。情况万分危急,心脏骤停后的“黄金4分钟”是生死攸关的关键节点。季鹏妍深知此刻分秒必争,她一边实施胸外心脏按压,一边指挥旁人迅速联系急救人员,随后以最快速度将尹先生送往抢救室。

12时40分,尹先生被紧急送至抢救室时,意识已完全丧失。心电监护仪发出的刺耳警报声,昭示着致命性室颤的危急状况。时间就是生命,在这刻不容缓的关键时刻,急诊团队在副主任赵磊的带领下,迅速且有条不紊地启动“心脏骤停救治链”。医护人员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一组持续进行高质量胸外按压,力求保证患者的心脑血供,为生命的延续提供基本保障;另一组迅速完成气管插管,并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为患者筑起“人工生命通道”,维持机体的氧气供应。紧接着,两次360J电除颤和肾上腺素强化治疗有序开展。

12时48分,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原本散大的瞳孔也开始缩小。这一关键转机,为尹先生赢得了生还的希望,也为后续治疗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基础。

恢复心率后,急诊团队没有丝毫懈怠,立即为尹先生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为ST段抬高型下壁心肌梗死,结合患者突发晕厥、室颤的病史,高度怀疑是急性心肌梗死引发的恶性心律失常。情况紧急,急诊团队迅速将患者病情发布到医院胸痛救治群,心内二科主任董磊依据心电图及患者病史,诊断为急性心梗。

13时20分,尹先生的病情急剧恶化,血压骤降至70/40 mmHg,生命体征极不稳定,濒临休克边缘。在这命悬一线的时刻,赵磊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果断的决策力,当机立断,一边指挥护士快速进行静脉补液,补充血容量,一边精准应用升压药物提升血压。在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下,尹先生的血压逐渐回升至109/56 mmHg,意识也开始慢慢恢复。

此时,董磊结合各项检查结果、临床表现及病史,明确诊断尹先生为急性心梗引发的恶性心律失常,需立即进行急诊PCI手术。但尹先生的病情极为高危,反复室颤、休克等情况让手术风险极高,预后也不容乐观。赵磊多次与尹先生家属进行沟通,详细告知病情的危急程度和手术的必要性。家属的果断支持与信任,成为了这场生命救援的关键力量。

13时57分,尹先生被护送至介入手术室。此时,董磊早已带领介入团队严阵以待,做好了充分的术前准备。14时02分,随着董磊一声沉稳有力的“穿刺成功”,生命通道成功建立;14时05分,造影精准锁定导致心肌梗死的“犯罪血管”——右冠自近段闭塞;14时22分,冠脉支架成功植入,堵塞的血管瞬间恢复血流!从穿刺到手术完成,仅仅用时20分钟,介入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和分秒必争的精神,成功化解了这场生死危机。

术后,尹先生被迅速转入ICU进行监护治疗。在ICU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料下,他的生命体征逐步趋于平稳。3月23日,尹先生病情稳定,顺利转入心内二科继续后续治疗。

“这类心脏骤停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死亡率极高,抢救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快’,快速识别病情、快速进行心肺复苏、快速除颤、快速开通血管,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有失。同时,家属的信任与配合也同样重要。”董磊在回顾这场抢救时强调。

乳山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精心打造的院前-急诊-介入绿色通道,成功打破了科室之间的壁垒,真正实现了“患者未到、信息先达”,让救治流程更加高效顺畅。此外,医院组建的全天候介入团队随时待命,确保急性心梗患者能够“随到随救”,为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了坚实保障。(王宇  沙剑英)

责任编辑:范华栋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鲁ICP备15022957号-13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220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01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鲁B2-20120085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