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创意中心:用人才“筑巢”,引得企业落校园

壹点探校 昨天10: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尹明亮 王凯

在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创意中心,大二学生惠庆波的网店过去一年营业额超过了370万元,在这个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金种子”计划孵化器建设单位,许多像惠庆波一样的大学生在与产业的结合中进行着学习。人才培养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度融合培育出了适应产业需要的人才,优秀的人才也吸引着一个个外地文化创意企业走进日职、落地日照。

在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创意中心,学生参与制作了许多热门影视剧。

把项目引进学校

学生在产业里学习

“在文化创意中心的学习更多是实践,在老师指导下,做非遗项目、参加竞赛,专业技能也在实践中更加精进。”程可研是学校创意设计系动漫设计专业的大二学生,她所在的光环数字空间是中心的22个教师工作室之一。

“工作室会承接一些动漫或游戏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商业项目中边做边学,除此之外,在实战的环境中学习并参加竞赛也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学校动漫专业老师郁蜀彬是光环数字空间的负责人,在他的工作室,如今有12位同学,都是学校动漫制作技术专业或动漫设计专业的学生。

在动漫行业浸染多年的郁蜀彬,为学生们的实战化学习带来不少项目。过去一年,在网络热映的动漫《剑来》以及电子游戏《穿越火线》里都有日职学生做的建模。

“尽管都是一些基础的工作,但同学们在参与中感受着动漫大厂的标准和对技术的要求。” 郁蜀彬说。

在这个5层楼高的创意中心,从进入大门开始,就能感受到浓浓的文化创意产业味道。从咖啡店到创意设计,再到动漫制作和电商,产教融合的果实也在一个个学生的成长中呈现。

“每个教师工作室的负责人都是学校创意设计系的专业老师,通过这种产教融合的方式,把项目从一线、二线城市引来,同学们在学完基本的公共课和基础课程后,选择加入到教师工作室。在这里,用行业项目驱动教学,课程学习和项目实作结合起来,学生可以通过实操项目学习掌握专业知识。”葛赛是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创意中心的负责人,他在这里也有一个赛森工作室,而同学们正在这里专注地进行着创意设计的工作。

作为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滕越的文化创意公司也是在文化创意中心孵化的。

从项目里走出去

一部剧走出多个创业学生

“‘工作室项目实做’的教学体系和‘企业工匠师+学校教师’的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也为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多样化的路径。”对于文化创意中心的人才培养,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肖梅十分关注。

在这里,“创意孵化+设计服务+人才培养”的模式已然十分成熟。

在创意中心一间办公室,学校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滕越正在他的文化创意公司忙碌着,从大一开始跟着老师做项目,大二正式注册了自己的公司,滕越如今在这里带着他的学弟、学妹们继续着他的创业之路。

“大一在工作室跟随老师做项目的经历帮助很大,有公益性的短视频拍摄,也有商业性的项目,在那个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去拍摄视频、去运作项目。”滕越说。从最初的个体工商户,到现在成立两个公司,他依然在创意中心从其他创业公司的发展中学习着经验。

与滕越的经历相似,正在读大二的惠庆波,从跟随老师给网店做设计到开设自己的宠物食品网店,创业已经整整一年,过去一年的营业额超过了370万元,现在,他的办公地点就在老师的工作室。

“除了课堂学习,在这里与团队的同学可以有更多交流,一些设计的工作,也会有其他同学或团队帮着来做。”惠庆波说。

从参与实战项目,到开始自主创业,在这个创意文化中心,案例并不少见。

在创意中心一楼,几张影视剧海报十分显眼,《扶摇》《沙海》《红楼梦》《武动乾坤》……这些都是学生深入参与过的剧目。近年来,中心已完成30余部动漫游戏的加工制作,累计产值超500万元。而学生在项目中学习,立足项目进行自主创业,也已经成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的一种常态。

“其中仅从《扶摇》一个项目中就走出了四五位自主创业的学生。”葛赛介绍,“通过孵化小微企业,中心也在为日照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贡献着日职力量。”

如今,在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创意中心,有学生创业企业15家,而从2017年至今,累计孵化的文化创意企业已经有几十家。

“通过打造小微企业孵化空间,培养数字创意人才,也为日照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肖梅说。

学生在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参与文创项目的制作。

企业冲人来

多家外地企业已经落地日照

与葛赛的赛森工作室处在同一片办公区域,苏州奇点影业的员工都在电脑前忙碌着动漫建模的工作,公司在日照的分公司也即将落地,这是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创意中心引来的最新一家企业。

“之所以选择这里,主要还是看重了这里能给公司业务的开展提供人才的支撑。”夏海涛是公司的影视导演,眼下,他正在与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筹备成立公司在学校的首个“企业专班”。

“‘企业专班’是学校探索出的与企业联合进行人才培养的一种形式,经过双向选择进入‘企业专班’的同学,大一在系里学习公共课,大二上学学期学习基础课程,大二下学期开始在企业老师的带领下,参加实习生产,大学最后一个学期进行顶岗实习。”葛赛介绍。“企业会参与学生课程的设置,从而确保‘专班‘培养的人才是能直接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

学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大三学生朱文慧已经开始了在天峰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顶岗实习。她算是公司第一批“专班”的学员。“企业老师一对一指导,刚开始的时候,在公司正在做的项目上练手,现在已经能自己独立做一些项目了。”毕业季即将来临,朱文慧也打算留在这家企业继续工作。

在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创意中心,目前共有涉及数字媒体、动漫、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的4个“企业专班”。

“用人才筑巢,把企业引来,企业也因为人才而选择落地在了日照。”葛赛盘点着,苏州蓝海彤翔、成都腾创、北京天峰、广州云图……这些与学校开展过或正在开展“企业专班”合作的企业如今都已经在日照注册了分公司。

“这是产教融合的良性互动,学校之前还与中国传媒大学等共建了AIGC产教融合共同体,通过人才的联合培养,引来了国内头部企业资源,也推动数字创意产业链落地日照,填补了区域高端数字创意技术空白。”走在正在升级改造的文化创意中心,肖梅也对这个充满活力的地方有着更多的期待。“希望让文化创意中心成为日照产业升级的智动力、数字工匠培育的新高地。”肖梅说。

责任编辑:尹明亮

尹明亮

关于教育的事,来找我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鲁ICP备15022957号-13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220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01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鲁B2-20120085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