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讲好山东药监故事|潍坊生物医药产业园: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5-15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张晓丽

潍坊生物医药产业园自2006年启航以来,以“全链条、集群化、国际化”为发展路径,构建起“研发孵化—中试加速—成果转化—产业化”的完整生态,成为山东省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引擎。

5月14日,“讲好山东药监故事”融媒体采风活动走进潍坊生物医药产业园。探访园区如何以科技为引擎、以政策为支撑,书写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潍坊答卷”。

平台筑基,打造创新策源高地

作为山东省最早建设的生物医药专业园区,潍坊生物医药产业园汇聚了247家创新企业,2024年实现总营业收入126.25亿元、纳税3.76亿元,连续入选“中国生物医药园区百强榜单”。

潍坊生物医药产业园坚持高端平台引领,建成省内首个国家级生物医药孵化器、首个公益性研发平台及中试放大平台。园区投资2亿元购置核磁共振波谱仪、透射电镜等400余台国际先进设备,组建分子生物学、天然药物研发等子平台,助力企业完成药物先导发现、分析及验证。生物工程制药、固体制剂等中试平台则为药品开发、临床前试验提供关键支撑,“搭建创新平台支撑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做法,被国家科技部以“潍坊模式”在全国推广。

园区主导构建“1+N”政产学研用资协同创新体系,获批1个国家级、1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及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累计获得授权专利585项、药品批号421个,与中国农科院、清华大学等52所高校院所深度合作,3家企业获国家及省级科技奖项,创新动能持续释放。

人才集聚,激活产业发展引擎

人才是创新的基石。潍坊生物医药产业园实施“高端人才战略”,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及泰山专家岗,汇聚医药领域院士5名、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专家11名、山东省级人才16名,形成220人的高端专家智库。园区与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联合培养博士后10名,并与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通过项目申报、技术路演等活动,推动“园区—高校—医院—企业”四方协同。

园区积极组织企业与高校、医院开展专场对接,促成诺一迈尔医学、普惠生医疗等企业与科研团队达成多项技术转化协议,加速了再生医学、智慧检测等领域的成果落地。

集群发力,构建特色产业生态

聚焦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再生医学等六大领域,潍坊生物医药产业园组建六大产业联盟,培育“四上”企业26家、高新技术企业68家、“专精特新”企业19家,沃华医药、华辰制药等4家企业跻身全国行业百强。园区获批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并打造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小镇,形成“龙头引领、链条互补”的产业格局。

在细胞治疗、海洋生物等前沿领域,园区企业与国际科研机构紧密合作,推动技术迭代。2023年,山东省药监局区域检查第二分局(以下简称“二分局”)与园区建立帮扶机制,深入诺一迈尔医学、百启生物等企业车间,提供政策指导与注册申报支持,助力项目快速通过验收,生产效率提升显著。

药监赋能,政策东风护航产业未来

政策与服务的双重赋能,为园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二分局与潍坊生物医药产业园及园区企业建立协作帮扶机制,通过政策直通更好地服务园区人才和企业,推动园区“两品一械”企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通过“实地调研+专场培训”的方式为企业解决问题。二分局负责人说道:“我们坚持‘严管厚爱’,既守牢安全底线,又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清障护航。”

从实验室的精密仪器到车间的智能化产线,从院士团队的尖端研发到药监部门的精准帮扶,潍坊生物医药产业园的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创新驱动、生态共赢”的发展逻辑。在这里,政企学研的合力正将“科技蓝图”转化为“产业实景”,为健康中国战略注入强劲动能。

责任编辑:张晓丽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鲁ICP备15022957号-13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220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01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鲁B2-20120085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