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青岛高新区:“七项行动”赋能 助力打造“中国康湾”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14:41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波 通讯员 李青健

近日,青岛高新区发布《康复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方案包含康复机器人产业突破、专业产业园区建设、康复制造业集群提升、康复创新协同发展、金融赋能康复产业跃迁、康复人才筑基、康复资源起底融合发展七项具体行动,全力打造“中国康湾”产业核心承载区及创新策源先导区。

聚焦康复机器人产业

作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高新区围绕以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为核心的“1+2+1”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深耕,在大健康产业领域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依托青岛市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园,已集聚相关市场主体1000余家,拥有海尔生物、易邦生物2家市级链主企业,医疗器械备案1030余项。2024年,青岛高新区生命健康产业营收达125.31亿元,增速22.4%。依托我国第一所以康复命名的大学——康复大学,凭借自身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一系列成果亮点,青岛高新区正加速推动青岛向着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国内竞争力的“中国康湾”目标大步迈进。

在此背景下,此次发布的《行动方案》涵盖了产业发展的各个关键环节,将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推动康复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打造康复产业的高地,为中国康湾和健康中国建设贡献重要力量。

作为康复产业的前沿领域,康复机器人的发展对提升康复治疗水平、拓展产业边界意义重大。《行动方案》指出,青岛高新区将聚焦康复机器人产业发展,多管齐下。一方面,加大项目招引力度。加强与中国机器人网等行业商协会的密切协作,积极拓展招商渠道。主动跟进与智元、优必选等人形机器人头部企业的合作,争取项目落地生根或开展示范性场景建设;与傅利叶等医疗康复机器人企业建立联系,探索在灵巧手、外骨骼、仿生技术等成熟领域开展产业化合作。另一方面,加快培育本土企业。支持康复大学与海克斯康开展康复机器人研究合作,助力海尔机器人可穿戴外骨骼设备在消费场景的应用;鼓励智腾微电子强化力传感器和惯导传感器在康复机器人中的应用,推动盈可润行星减速机为康复机器人提供高精度、高负载能力的运动控制等。同时,打造康复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开放实验室和测试平台,开展应用示范工程,通过收集数据优化产品设计,提升用户体验。

推动产业集聚式发展

专业产业园区是产业集聚发展的关键载体。“围绕专业产业园区建设,青岛高新区将加快规划建设山东省康复产业园,重点布局康复机器人、智能康复器械、智能康复辅具、医学转化中心等,加速招引企业项目落地,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实现产业集聚发展。”青岛高新区经济发展部部长李海涛介绍,与此同时,积极对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等建立沟通机制,规划建设红创大健康暨银发经济产业园,培育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争创国家级银发经济产业园,并打造银发经济区域交易与体验中心。此外,加快高新区西片区医学院校、科研创新以及临床医疗机构的建成投用,强化场景支撑;推动区域规划优化,提升产业能级,实现土地资源与产业需求的动态平衡;积极对接政策资金渠道,为园区企业和科研机构争取资金保障。

康复制造业是康复产业的重要支撑。《行动方案》支持建设康复产品制造业创新中心,引导企业建设“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争创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支持康道医疗搭建智慧康复生态系统,填补全国步态训练高端康复机器人产品空白;助推鹏锋诚医疗幼儿视力快速检测设备的推广,实现国产化非主观高精度高稳定性视力检测。”李海涛说,通过“e企炬链”品牌活动,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强化供需对接与外地资源链接。同时,支持企业与康复大学建立合作,共同申报工程研究中心、申请课题、建立实训基地等。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行动方案》指出,支持建设康复特色中试平台,鼓励康复大学申报相关平台,引导其与领动运动搭建测试环境,提供中试服务并给予资金支持。与康复大学建立常态化成果对接和信息共享机制,联合专业机构开展成果路演和产研对接活动,促进成果落地转化。支持围绕康复产业申报科技计划项目,对获批立项的给予配套奖励,支持建设各类创新平台,对新获批的创新平台建设单位给予奖励。建设康复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提升产品注册上市效率。策划举办康复产品大奖赛、博览会等活动,搭建交流交易平台。建设康复产品体验馆,支持企业入驻康复医疗类专业电商平台,引导开展社区租赁服务。依托工业云体系和大数据平台,打造康复产业行业中心和大模型,为产业发展提供算力和数据支撑。

组合拳激活内生动力

以创新为驱动、以生态为支撑。《行动方案》从金融、人才等方面入手,推动各项支持从“外力推动”转变为“内生驱动”。

金融是产业发展的血液。《行动方案》指出,将发挥现有基金作用,加快推进海医汇、中银AIC基金等康复产业基金设立。与此同时,“创新‘高新贷2.0’风险补偿管理办法,提升科技信贷规模。联合金融辅导队,深化‘金融管家’服务,提升金企对接质效。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发行债券等优化资源配置。”青岛高新区财政金融部部长郑庆春介绍,发挥科技金融平台作用,开展金企融资对接活动,引导企业通过多种方式融资发展,推荐企业进入白名单获取金融支持。发挥企业上市联盟平台作用,建立上市服务机制,帮扶重点康复企业上市。探索“康复+保险”模式,推动康复服务与保险融合发展。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我们将探索构建康复领域人才政策体系,依托高校、智库等建立高端人才智库,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为其提供落户、住房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创新人才评价与发展模式,探索‘康复治疗师职称评定绿色通道’,为康复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青岛高新区党群工作部部长王桂贤介绍,同时,深化产教融合,建立“高校+龙头企业”双导师制,创建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与头部企业共建产业学院,与职业院校共建协同培养基地。鼓励院校开展康复人才三级培养体系,支持相关培训和认证工作,建立继续教育云平台,举办技能大赛和人才峰会。强化校地协同,鼓励康复大学开发特色课程体系,培养紧缺人才。

整合康复资源是实现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行动方案》中明确,将开展康复产业大起底行动,摸清产业发展情况,解决企业难点堵点。借鉴日韩优势产业经验,与日韩商协会建立沟通机制,组织企业出访学习,开展国际合作交流。联合青岛海关,壮大康复产品出口,支持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争取建立康复产业统计体系,为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落实中医药康复政策,发挥中医药在康复产业中的作用,推动中医药康复产业创新发展。支持建设生物制品口岸检验实验室,建立康复产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

为确保《行动方案》顺利实施,青岛高新区将围绕“五个一”工作机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并充分发挥康复大学在人才、教育、学科等方面的优势,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优化营商环境,提升高新区在康复领域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未来,伴随“七项行动”的深入实施,“中国康湾”必将绽放更加璀璨的光彩,成为全国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新名片。

责任编辑:崇真

赵波

10年采编生涯,干过热线记者,时政记者,壹点就来,欢迎爆料!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鲁ICP备15022957号-13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220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01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鲁B2-20120085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