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微创“拆弹”,介入栓塞精准“封堵”颅内动脉瘤破口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16:04

颅内动脉瘤,又被称之为脑袋里的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出血,致死致残率极高,历史上著名的三大巨头:邱吉尔(前交通动脉瘤)、罗斯福(基底动脉瘤)、斯大林(大脑中动脉瘤),都是因动脉瘤破裂出血而去世。近年来随着导管技术和介入材料科学的突飞猛进,临床上在治疗颅内动脉瘤时,多数情况下会采用介入栓塞治疗方式。

介入栓塞治疗:

在脑血管造影(DSA)引导下,介入医生可以看到颅内的动脉,然后从大腿根部插入一根细细的导管,一直送到头部的动脉,最后从这根导管内进入一根更细的导管,到达动脉瘤内部,把栓塞材料,称之为“弹簧圈”的东西,通过导管运送至动脉瘤内部,它会在动脉瘤内缠绕盘圈,填充整个动脉瘤,使出血得到有效控制,从而达到对破裂动脉瘤的止血。

相较于传统开颅夹闭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显示出了自身优势,可以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术后患者疼痛感知较弱,提升患者舒适度,改善预后。

病例回顾TOP1

患者因“突发头痛、头晕伴呕吐2小时。”入院。入院查体:患者神志呈嗜睡状态,呼唤睁眼,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灵敏。入院查颅脑CT提示:环池、小脑延髓池、鞍上池、双侧侧裂池、大脑镰、小脑幕及双侧部分脑沟密度增高。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急诊绿色通道行头颈部CTA提示:左侧后交通动脉局限性突起,高度符合动脉瘤表现。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刘钟诚紧急组织科内病例讨论后,副主任医师曲传涛带领神经介入团队,与手术麻醉科、介入导管室通力合作,连夜为患者进行血管内微创手术治疗。

术中脑血管造影见左侧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囊性凸起,约3.0mm*5.3mm大小,瘤顶指向后上方,瘤顶见子瘤。调整工作位、微导丝引导微导管到位,因此例动脉瘤相对宽颈,置入颅内动脉支架覆盖动脉瘤瘤颈,之后弹簧圈致密栓塞动脉瘤。仅仅用时45分钟,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患者安全返回病房,住院两周后康复出院。

病例回顾TOP2

患者因“突发头痛、头晕18小时”入院。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均灵敏,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入院查颅脑CT提示:环池、鞍上池、双侧侧裂池内均见高密度影。急诊绿色通道行头颈部CTA提示:右侧颈内动脉C7段见局限性突起,动脉瘤可能性大。

颅内动脉瘤犹如颅内的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破裂出血,一旦出现破裂出血,其致死率、致残率非常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刘钟诚立刻组织神经介入团队,针对此患者的病情展开术前讨论,综合考虑患者基础身体条件、发病后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可能预后及患者与家属的意愿等情况后,入院当天急诊为患者进行血管内微创手术治疗。手术中见右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囊性凸起,大小约3.0mm*4.0mm,瘤顶指向后内下方,瘤顶见子瘤。本拟“大圈成篮”,使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动脉瘤,但因瘤颈较宽,弹簧圈不稳定,不得已再次使用颅内动脉支架覆盖动脉瘤瘤颈,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虽然过程略有“波折”,但一个小时内结束战斗的传统铁打不变,患者住院两周康复出院。

目前,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介入团队已深入开展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将“微创”进行到底,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科学、规范的诊疗方案,更加精准地治疗颅内动脉瘤,使更多脑血管患者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医院将不断探索和深耕国内外先进诊疗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责任编辑:赵晴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鲁ICP备15022957号-13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220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01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鲁B2-20120085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