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开往田野的火车

人文齐鲁 06-28 5551

文|李书中

K8333绿皮火车驶出济南大明湖站后,便不温不火地沿着两条平行的钢轨,过章丘、走淄博,北行奔桓台、越博兴、直赴东营,顺着北向的铁轨渐行渐远……鳞次栉比的楼房、错落有致的村庄一晃而过,接踵而至的田野让人应接不暇,不断地刷新乘客的视野。远处三三两两的抽油机,永不疲倦地上升下降,对着大地行着叩拜礼,感恩地母为人类输出的每一滴黑色“乳汁”。

镶嵌在万亩麦田中,那些或方、或圆、或长的湿地斑块,如同绣在大地上的花朵,荷塘水镜成了白鹭、白鹳、野鸭嬉戏打闹的乐园。火车临水跨桥而过,它们不但不惧怕这爬行的绿色长龙,还显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迈着布满鳞质的大长腿,沿着池埂闲庭信步。尤其是那披着一身洁白羽毛的白鹭,缩头驼背将细长的脖颈弯成镰刀状站立在水中,含情脉脉地注视着远去的火车……

坐上济南开往东营的绿皮火车,便会邂逅鲜花入怀般的美丽。铁轨两旁的树丛、植物恣意地生长,轨道路基两边人迹罕至,自然就会杂花生树。木秀于林,那些无人修建过的构树、木槿、野榆,旁逸斜出,密密麻麻,杂乱无章。其实,这些野生的树丛就如泾渭分明的织锦,上层叠着下层,纵枝斜穿横枝,没有一枝一叶是闲杂旁游的赘生物。看惯了人为地拧背别枝、掐头去尾之类花草树木被修剪后的造型,再看这乱如蛛网、枝枝杈杈的条带形树丛,则显出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杂乱美”。

那些植物的种子、果核在鸟腹胃囊中被熟化、而后便溺于此,或那些随风行走的花木种子落户此处,经铁轮钢轨日夜呼唤,杏树、桃树、梨树、连翘等破土而发,拔节生长。当春风点燃了春天的引信,那攀枝连串的花骨朵就如过年的鞭炮,噼噼啪啪地相继炸响,开得那么潇洒。有的近轨而生,临窗而坐,触手可及,繁树丛枝中掺杂着金黄、粉红、洁白的花朵,不但养眼、还能养心。

乘坐绿皮火车,有诗,也有远方……过了淄博,火车便转弯蛇行向东北方向驶去。车入桓台,铁道两边的建筑物渐行渐少,鲁北平原如一张巨大的绿色挂毯被推拉到窗前。透过方形的车窗,乘客们贪婪的目光,如取景的高倍摄像头对着绿油油的田地,推、拉、摇、移不住地扫描。桓台,因境内有齐桓公戏马台而得名。其境内有马踏湖,湖内沟汊纵横,河道交织,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村村靠湖、家家连水、户户通船”的水乡风貌。无论远观,还是近看,皆是人在湖中看岚烟升腾、人在画中享恬淡野情的自然景观。

在数千年的时光长河中,齐桓公、辕固、诸葛亮、李白、骆宾王、苏东坡、王渔洋等一众名流贤哲,或隐居驻停,或途经流连,或慕名赏游,或撰文吟诗,或呕心沥血,在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们的文化涵养、信义人格、道德情操、责任情怀、使命担当,无不使人高山仰止;他们的浪漫豁达、通透博雅、超逸坦荡、潇洒意蕴、人文张力,始终滋润着桓台这片神奇的土地。骆宾王的《咏鹅》就是在他七岁那年,游玩了马踏湖后,留下了这首千年不朽的作品。

马踏湖盛产的白莲藕曾是进京的贡品,湖区湿地所产的鸭蛋曾是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地方美食醋沏小鱼香酥可口,野鸭焖藕风味独特,白莲藕脆甜无渣,奶汤鱼味道鲜香。

如果说,平行延伸的铁轨是鲁北平原的筋骨,那么,河水则是田野的眼眉。桓台境内的水系主要由黄河、小清河、乌河、孝妇河、支脉河等构成,这些水流为涵养鲁北湿地、湖泊储存了丰富的能量。100多万年的时间里,黄河不断地延伸着自己的身躯,张扬着自己的个性,裂壁而出、腾空而起、大开大阖、恣意汪洋、斗转蛇形、鬼斧神工,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了一个大大的“几”形图案,然后,勇往直前,以雷霆万钧般的气势注入渤海。黄河“夺清入海”后,逐年向大海推进,那一层一层不断铺垫、增高的泥沙,就如留白泛黄的纸页,留给后人书写篇章。

火车穿越田野,乘客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画卷,沉浸于诗意盎然的自然风光之中。

责任编辑:曲鹏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鲁ICP备15022957号-13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220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01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鲁B2-20120085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