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曹宗堂 王勇 赵南南
在潍坊安丘全力打造“全国首个全域生态农业示范县”的时代浪潮中,越来越多年轻人怀揣梦想返乡创业,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90后”安丘姑娘王雅茹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她曾在上海金融圈打拼,却在繁华都市与家乡农田之间,毅然选择回归故里,将青春与梦想播撒在养育她的热土上,在农业领域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生态效益的“引子”
今年6月14日,潍坊市马铃薯全生物降解地膜试验示范培训交流会在安丘石堆镇雅茹家庭农场召开。现场向农技人员推广的一项成果是在马铃薯田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可有效减少农田“白色污染”。
雅茹家庭农场负责人王雅茹积极参与试验,她有着深刻体会:"现代农业不能只算经济账,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王雅茹的回归,是她土地情怀的淋漓展现。大学毕业后,王雅茹曾在上海金融行业工作,但对土地的感情始终萦绕心头。2020年,这位1997年出生的金融从业者毅然离开繁华都市,回到家乡安丘石堆镇东前孟戈村。
王雅茹介绍,刚回来时,她连锄头都拿不稳,一点种植经验都没有。不服输的她依托家庭农场,不断向父母请教种植经验,同时主动对接中化、斧创等公司的技术专家,学习现代农业集成技术。如今,雅茹家庭农场年产值1500多万元,产品直供北京冬奥会。
王雅茹坦言,自己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她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自己在广袤田野中得到迅速成长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产业化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产业振兴的“路子”
王雅茹的父亲王作福是农场创办人之一,也是安丘市孟戈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的实践经验和女儿的现代理念在这片土地上碰撞出“产业振兴”的火花。两代农人的智慧交融,成为雅茹农场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
“跟随我市大力创新发展‘五个农业’的脚步,我们一起学习探讨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种植技术,真正实现技术‘过得硬’,品牌‘叫得响’!”王作福说。
模式创新,是生态农业的科技密码。在种植技术上,王雅茹展现出“新农人”的独特眼光。当距离农场不远处的正大(潍坊)360万只蛋鸡全产业链项目投产后,她敏锐捕捉到循环农业的机遇。
石堆镇东前孟戈村党支部书记王天明说:“农场将正大集团蛋鸡项目的鸡粪与稻壳按比例发酵,制成有机肥料,培育出的有机胡萝卜甜度可达9.8度,让原本作为蔬菜的胡萝卜变成了水果,赢得了众多‘固定粉丝’。”
雅茹农场目前拥有706亩有机认证土地,年产大姜、土豆、芋头、洋葱、胡萝卜等有机农产品2800多吨。面对夏日的高温热害天气,农场采取科学应对措施。土豆和芋头用“滴灌补水”降温,大姜则用“滴灌+喷灌+遮阳网”三重防护模式。在农产品质量管控上,雅茹农场走在了行业前列。作为首批“质量安全码+生态原产地码”双码认证农场,这里所有生产过程严格按照有机食品标准管理。
王雅茹说:“金字招牌带来了优质优价。我们的有机土豆每斤2.6元,高于市场批发价3至4倍。农场产品不仅获得北京、上海等地客商认可,有机胡萝卜等蔬菜还曾直供北京冬奥会运动员餐厅。”
"我们的土豆从种植到收获全程可追溯,现在下单,明天就能从田间直达您的餐桌。"王雅茹在手机镜头前热情地向观众展示农场种植的有机土豆。产品品质提升后,王雅茹开始探索“深化流通销售模式”。她敏锐捕捉到直播电商的巨大潜力,自学短视频拍摄剪辑和营销推广技术。在雅茹农场的直播间,消费者不仅能看到新鲜农产品,还能全程观看农产品种植、生长及加工过程。
她说:“这种透明化的营销方式,让乡村土特产成功‘出圈’,为农产品销售打通了‘最后一公里’,也为传统农业注入了互联网基因。直播间已成为农场重要的销售渠道,吸引了一批追求健康生活的高端消费群体。”
根植大地的“种子”
年产量2800多吨的有机蔬菜,从这片706亩的土地走向全国。多年来,雅茹家庭农场已为附近村民提供40多个就业岗位,来农场务工的村民人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
“年轻人返乡创业,就要像扎根大地的种子。我要深耕家乡热土,更希望能带动更多年轻人成为‘新农人’,与家乡双向奔赴,共同成就根植大地的绿色梦想。”王雅茹满怀信心地说。
雅茹农场已创建成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并荣获“潍坊市示范家庭农场”“北京冬奥会运动员食材供应企业”等称号。今年,王雅茹本人也被评为 “安丘市乡村振兴活力之星”。
如今的王雅茹每天穿梭于田垄间,作为 “新农人” 群体中的青年代表,她以躬身实践的姿态诠释着青春奋斗的力量,为传统农业注入了蓬勃的新生机,成为乡村振兴路上一道鲜活的风景线。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