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威海持续优化水资源配置,科学构建现代水网体系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15:35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连宁燕

6月30日上午,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威海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曹永刚,威海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威海市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李艳丽,威海市水务局规划建设安全科负责人李宁,介绍威海市现代水网建设有关情况。

威海是典型的资源式缺水城市,人均实际占有水资源量仅573立方米,不足全国的1/4、世界的1/22。破解水资源制约瓶颈,是保障城市发展和民生福祉的关键。为此,威海市积极融入省级水网布局,立足发展需求,科学构建“一轴两翼,九河多库,一带四区,六水五化”的市级现代水网体系,系统推进骨干水网升级、区域水系连通、水库节点优化等核心工程,为“精致城市·幸福威海”筑牢坚实的水支撑。

优化水资源配置    构建全域联动“大水网”

坚持规划引领,抓好项目谋划,全力打通水资源调配的“大动脉”和“毛细血管”,提升全域水资源的统筹配置能力。主动对接省级水网。依托国家南水北调东线二期、省胶东调水工程,规划推进市区与荣成市、乳山市主水源的互连互通,引入优质外调水源,增强战略储备和调配能力。加速构建市级骨干水网。克服复杂地质地貌,先后建成泊于→所前泊水库、南圈→坤龙邢水库、黄垒河地下水库→母猪河地下水库→米山水库连通工程。这些工程的建成使用,标志着威海市长江水、黄河水与本地水多源互补、联合调度的主框架初步形成。织密县域供水网络。在市级水网支撑下,各区市因地制宜完善供水体系:中心城区和文登区构建了以水库为调蓄中枢、以水厂为关键节点的联合调供体系;荣成市通过泵站、管道、水厂等工程,将区域内主要水源串联成网;乳山市通过水系连通工程,初步形成“三横”调水格局。目前,全市已基本建成多水源联调、多水厂互济的供水保障网络,有效应对了水资源短缺的挑战。

强化建管并重    提升水生态治理水平

坚持底线思维,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水网的韧性。筑牢水安全防线。针对防洪薄弱环节,系统治理了9条中小河流的158公里关键河段,全市5级以上堤防达标率提升至90%以上。常态化开展水库隐患排查,完成101座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创新引入小型水库运行管护保险机制,为全市337座小型水库提供风险保障,全面提升工程的安全运行水平。深化水环境治理。扎实开展“两清零、一提标”行动,完成市政污水管网内窥检测3007.35公里、雨污合流管网改造344.52公里、建筑小区改造129个,实现市政雨污合流管网“清零”,城乡黑臭水体动态“清零”。构建数字治水体系。依托“一中心、一朵云、一张屏”智慧水利平台,整合共享水利、环保、海洋、水文等12类25万条数据。开展数字水利黄垒河项目建设试点,增设雨水工情观测站点6座,加设智能视频监控点118处,对河流流域状态实行智能在线监测,项目两次入选水利部典型案例。在本月26号,还成功承办了水利部主导的数字孪生中小河流交流现场会。

注重价值转化    服务精致城市发展大局

持续发挥水网综合效益,将水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优势、发展优势。以水兴旅,助力建设生态宜游城市。持续推进河湖面貌提档升级,依托“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沿线科学布局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将青山绿水、秀河阔海串点成线。目前累计创建淮河流域幸福河湖4条、省级幸福河湖39条,助力全市文旅市场持续繁荣,推动河湖生态效益逐步实现经济转化。以水振村,夯实乡村振兴基础。持续推进农村水质提升三年行动,依托城市水厂将规模化供水不断向农村延伸,累计新增规模化供水村庄249个,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单村供水村庄全部配备消毒设备,消毒设备“应配尽配”率达到100%。以水增产,探索惠民利民新途径。以国家级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县建设为引领,统筹推进水系整治、道路绿化和村庄美化,推动乡村人气旺起来、居民富起来,串起“活水富民”产业链。先后打造羊亭河湿地公园、台依湖景区等28个集休闲垂钓、旅游观光、生态采摘为一体的短途休闲旅游项目,有效拉动村集体经济收益。

责任编辑:范华栋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鲁ICP备15022957号-13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220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01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鲁B2-20120085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