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从红色长廊到诗意课堂,聊城莘县探索“五育协同”育人新模式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16:51

在山东聊城莘县,一堂特殊的思政课正在百里红色文化长廊展开。"小小讲解员"声情并茂地讲述冀鲁豫边区的革命故事。而在三十公里外的莘县柿子园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正通过诗歌倾诉对父母的思念:"我的眼睛很大很大,能够装下整个世界,但是我的眼睛又很小很小,连两滴眼泪也装不下"。在莘县,全环境立德树人不单单是一句抽象的口号,而是具象为革命旧址前的一堂思政课、留守儿童笔下的一行诗句、校园里回荡的一首童谣……莘县结合县域实际,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全环境立德树人的创新之路。

红色长廊里的大思政课堂

在马本斋烈士陵园,莘县十八里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们既是讲解员,又是参观者,用稚嫩的声音讲述马本斋及回民支队的故事。过去的参观是走马观花,现在孩子们要提前查资料,写讲解词,历史也变得有温度了。

这种转变源于莘县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载体。打造了“莘火相传 可以燎原”莘县百里红色文化长廊思政品牌。依托中共冀鲁豫(平原)分局旧址,马本斋烈士陵园、孔繁森同志在莘县事迹陈列馆等红色场所。将红色资源串点成线、串珠成链,精心打造了纵贯南北的“百里平原红色文化长廊”,着力打造鲁西红色文旅研培基地,为实践教育提供了丰富载体。

莘县还将这些红色资源融入到“大思政课”建设中。在思政课教学中,聚力构建“大思政”格局,不断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组织思政课教师赴红色场馆开展调研,依托红色场馆展陈主题和内容精心设计思政课程,开展全县思政课评选活动,精心打造了一批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金课”。同时莘县还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红色主题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基层、红色场馆、实践基地等,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和体验中感受红色教育的魅力,让红色文化浸润青少年的心灵。

诗歌课堂中的“心灵处方”

“校园门外有条河,河岸有湾芦苇坡,芦苇坡里有什么?你瞧,你瞧,萤火虫儿在闪烁,寻觅着童年的你和我……”6月23日,在莘县樱桃园镇谷疃小学的诗歌课堂上,孩子们正在齐唱这首由该校诗歌老师作词、校长吉他弹唱的校歌。

“夏风吹甜了大大的西瓜、吹来了长长的假期,也吹来了好多好多的暑假作业”“我讨厌夏天的风,吹来了炎热”……一场户外的诗歌课堂正在十公里外的莘县柿子园镇中心小学进行着。

樱桃园镇谷疃小学杨占国老师在给学生上诗歌课。

远在乡村的小学,为何开设了诗歌课程?这是莘县在全环境立德树人方面,今年重点实施的“核心价值观铸魂,诗意疗愈助成长”家校社网心携手育人项目,探索出了“五育协同”育人新路径。该项目以诗歌课程为载体,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优良环境。

说起诗歌课堂,这要从杨占国老师说起。杨占国是莘县樱桃园镇谷疃小学的老师,他热爱文学和诗歌,经常关注一些儿童文学作品。2021年前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了“是光”诗歌,并最早在学校开设了“是光”四季诗歌课,让农村孩子学着写诗,自由地表达情感。

“我们这边的留守儿童比较多,有很多情感不轻易表达出来,想法在诗里面会更容易表达。”杨占国说,教给孩子写诗的目的不是把孩子培养成诗人,而是培育孩子的心灵。乡村小学留守儿童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他们生性敏感而又情感脆弱,同时又对未知的领域充满了好奇。当用诗歌为孩子打开了新的世界大门,他们知道了原来还有另外一个世界是如此地美妙和神奇。

“通过诗歌,我们也发现了孩子的一些问题,比如我的一个学生写的爱:我不知道什么叫爱,直到有一天,下雨了,狗妈妈把小狗叼回了窝里,我知道那叫爱。”学校副校长白玲老师说,她看到后心里酸酸的,便与孩子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到了孩子特殊的家庭情况和对爱的匮乏,她便对孩子格外关注。孩子毕业的时候,送给了白玲老师一个小纸条,上面写着:是您为我的成长带来了很多东西,是您让我写了第一首诗,也是您让我懂得了很多,没有您就没有现在的我,也让我成长了很多,我要谢谢您,谢谢全校的老师,谢谢你们。

柿子园镇中心小学教师谢敏敏在给学生上户外诗歌课。

在莘县,“诗意疗愈”实践并非个例。莘县柿子园镇中心小学的谢敏敏老师两次登上央视舞台,在她的的诗歌课堂上,孩子们拥有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我的眼睛很大很大,能够装下整个世界,但是我的眼睛又很小很小,连两滴眼泪也装不下……”这首孩子创作的诗歌,让班主任谢敏敏湿了眼眶,也触碰到谢敏敏老师内心的柔软,用诗意治愈失意。

“二十年后,或许他们已经不记得这节课上,我给他们讲了什么,但是,一定会记得,在暖暖的阳光下,写诗歌、吃西瓜的快乐,在教室里,话西瓜、分享诗歌的美好。”在谢敏敏老师的朋友圈里,清楚地记录着一次户外诗歌课的美好,孩子们争相举起西瓜,在“诗意连廊”里开怀大笑。

从个体疗愈到机制创新

“长大后,时间没有让许多人眼睛里有光。但在麦田里有一群我,十二岁的我盼着长大,二十岁的我盼着童年。我狂奔在麦田里,盼望着遥远的梦想……”这是谷疃小学六年级学生双双写的一首诗。

在双双的父母看来,常年在外工作无法陪伴孩子,孩子接触诗歌后,在诗中找回自我,找回信心,这让他们感到很欣慰。“我从五年级开始接触诗歌课,刚开始时一首诗也写不出来。后来杨老师会带着我们在春天里放风筝,在校园的花楸树下写诗,也会带着我们去校园门外的河岸看芦苇写诗!”双双说,她喜欢这样的诗歌课。

这一句句充满童趣的诗句,一个个敞开心怀的学生,让杨占国和白玲老师更加坚信了诗歌的美好与疗愈,也促使他们探索如何开发本土化的诗歌课程。双双口中的花楸树,是谷疃小学校园里的树,校园门外还有条河。以周边的事物为原型,谷疃小学的师生创作出来多首诗歌。

这是谷疃小学自主开发的优秀诗歌课程的完美呈现。不止如此,老师们还将诗歌和劳动课、英语课等结合起来,进行跨学科的融合。“上劳动课的时候,我们观察麦田,包括动手操作和面到最后蒸出来馒头;去年我们学校里种了向日葵,我们就以向日葵为例,从种到收,以种子的梦想为题开设课程。”

莘县张寨镇中心小学老师薛瑞敏也是“是光”诗歌教师之一。在她的诗歌课上,每一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参与度非常高,非常投入,这是薛瑞敏进行了近8年的语文教学中从未看到过的景象。其中,有一个头脑聪明但手比较懒的孩子写得一首诗触动了她:“清明节,我到了外婆的坟前,我的眼睛哭得像火烧一样疼,但外婆却没有安慰我”。

孩子表达情感的方式是如此的自由而直接,薛瑞敏找到了学校领导建议全镇推广,在她的带动下,张寨镇诗歌种子老师达到了16位,成为全县最多的乡镇之一。

诗歌课堂带来的变化引起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和体育局的高度重视,今年初,莘县成立了“核心价值观铸魂,诗意疗愈助成长”家校社网心协同育人项目工作专班。项目专班先后到柿子园镇、樱桃园镇谷疃小学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发现,诗歌可以为孩子打开心灵的窗口,治愈孩子的童年,于是确定以7个乡镇为重点,在全县进行推广。目前,全县开设诗歌学校15所,覆盖学生5000余名,诗歌种子教师发展到40余人。通过诗歌课堂,举办了行走的诗歌创作大赛、在大自然寻找诗意、校园里的诗意连廊、诗歌艺术文化节、诗歌树叶书画、诗歌观摩等系列活动,将诗歌课堂打造成了一个个心灵的疗愈所,为他们的成长之路铺设了一条条充满诗意和希望的道路。在这里,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写诗,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何在诗歌中找到自我和信心。这种从个体疗愈到机制创新的转变,不仅体现在诗歌课堂上,更贯穿于莘县教育的方方面面。

协同育人中的“县域智慧”

将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堂,用诗歌疗愈儿童心灵,这只是莘县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的真实缩影。近年来莘县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心理健康“五育协同育人”机制,通过优化家庭教育、提升学校教育、拓展社会教育、净化网络教育、拓展全环境立德树人“心”路径等举措,积极构建家校社网心全环境协同育人新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如今的莘县,已走出了一条具有县域特色的全环境立德树人的路子。在家庭教育方面,通过构建常态化家教指导服务体系,打造多元化、品牌化的家校共育平台。依托每周三“美之约”微课堂、每周五“智慧父母”课堂及周六“父母成长营”三大特色载体,开展系列公益家庭教育宣讲活动,将科学育儿理念、先进教育方法精准传递至万千家庭,切实提升家庭教育专业化水平,持续赋能家庭文明建设。

在学校教育方面,除了打造独具特色的思政课堂外,莘县还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深化文明校园创建,莘县第一中学获评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莘县第二中学育人改革实践经验,先后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报道。莘县实验小学等5所学校通过全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立项。同时,莘县用好红色资源,拓展社会教育,成立红色宣讲团,拓展实践活动,开展各种红色研学。

此外,莘县高度重视网络空间,净化网络教育,开展“清朗”“净网”“护苗”等专项行动,大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同时,拓展全环境立德树人“心”路径,建立心理健康体系,拓展咨询渠道,构建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心理健康工作机制。

从红色长廊的铿锵誓言到诗歌本里的童真诗句,莘县通过“五育协同”机制,正在书写新时代立德树人的生动答卷,在这片兼具革命底蕴与教育热忱给的土地上,一场静水流深的育人变革也正在发生。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谢晓丽 崔宇晴 通讯员 孙秀娟)

责任编辑:李璇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鲁ICP备15022957号-13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220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01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鲁B2-20120085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