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菏泽:抗战贡献的历史铭记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12:22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马璐璐

在鲁西南这片浸染着英雄热血的土地上,菏泽儿女曾用生命和信仰铸就了不朽的丰碑。抗日战争时期,无数菏泽志士前赴后继,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谱写了气壮山河的革命史诗,为这片土地留下了永不褪色的红色印记。

在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中,菏泽地区宛如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菏泽军民累计对日开展了1300多场战斗,歼灭日伪军超4万人。近日,“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采访团来到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菏泽市烈士陵园等地,重温抗战记忆,致敬革命先烈。

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赓续星火,万里燎原

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于1998年4月在山东省菏泽市奠基,2000年5月建成开馆。它真实地再现了1947年夏,我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刘邓大军以大1无畏的英雄气概强渡黄河,打响鲁西南战役的第一仗——郓城战斗的壮观场面。

纪念馆主体建筑由展厅和全景画馆组成。展厅陈列分为序厅、星星之火、浴血抗日、和平之路、平原逐鹿、革命儿女、边区新貌等七部分,全面展示了三四十年代冀鲁豫边区党政军民众志成城、同仇敌忾、不怕牺牲、英勇奋进的革命历程。

星星之火厅主要面向1921年7月-1937年7月的时间段,描述在冀鲁豫边区这片土地上,中共党组织的创建及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活动,通过各种史料展览和工作人员讲解,在视觉、听觉两方面展示了共产党人在白色恐怖下,虽屡遭挫折,但从未停止过斗争,保存有生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朋友的英勇事迹,这无疑为以后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深厚的基础。砾石永在火未绝,更知拂晓夜行漫。这一时期,我们党深刻展示出独特的不畏艰险,坚持到底,绝不屈服的精神品质。

浴血抗日厅主要面向1937年7月-1945年9月这一时期,随着革命形势发生变化,面对民族矛盾,我党不计前嫌,主动放下两党隔阂,首先提出了统一战线,正由此,冀鲁豫边区中共党组织与八路军主力部队积极活动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民主民生活动,结合当地实际,创建抗日根据地;与此同时,我军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坚持游击战争,在广袤的冀鲁豫土地上,田野间,城市与乡村里,与日伪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经过八年抗战,我们中华民族最后取得伟大胜利。

平原逐鹿厅主要展示1945年10月-1949年10月时间段,在全国解放战争的浪潮中,冀鲁豫边区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广泛开展游击战争,踊跃参军参战,全力支援和配合刘邓大军及陈粟大军作战,胜利的揭开了全国战略进攻的序幕。在全区解放后,无数英雄儿女大力支援淮海战役大决战,并派出大批边区干部南下西进,为全国的解放做出巨大贡献。“士虽身殇心存志,燎星晖映比光先”,军民前赴后继,不怕牺牲,谱写了无比壮丽的革命史诗,在场的同志无不动容,立志向革命先辈的精神与心志靠拢。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冀鲁豫边区的大批优秀儿女,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洒尽了热血,献出了生命。

革命儿女厅,这里展示的是边区236位重要领导人的简介、生平和208位著名烈士的事迹。山河我辈同源守,燃志不屈铸刃寒。

在冀鲁豫边区革命史的长河中,红色记忆如同璀璨的星辰,记载着星火燎原的峥嵘岁月,展现了冀鲁豫边区恢弘壮丽而又曲折艰辛的革命历程,彰显党领导人民群众的光辉历史和革命意志,照亮着中国人民前进的道路。

菏泽市烈士陵园:幸埋忠骨,浩气长存

菏泽市烈士陵园是纪念为革命事业献身的菏泽籍及在菏泽牺牲的外地烈士而修建的纪念设施。原称菏泽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70年,占地一百余亩,建有英雄纪念广场、烈士纪念馆、著名烈士铸铜像、烈士墓群等。其中,英雄广场占地 6000多平方米,建有20位著名烈士个性化雕塑,广场中间坐落烈士英魂馆,馆前端耸立有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纪念碑一座,东西两侧置有4座著名烈士铸铜像,广场北侧是烈士墓区,东西两墓区安葬有名烈士164名和沙土战役和定陶(大杨湖)战役牺牲的1852名无名烈士。

菏泽市烈士陵园是一个寄托着人们对英勇烈士深深敬意和崇高纪念的地方。这座陵园庄严肃穆,充满了革命的氛围,是人们缅怀烈士们的重要场所。进入烈士陵园,穿过幽静的小道,来到陵园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的纪念碑,纪念碑上面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纪念碑两侧的红旗随风飘扬,与“旗帜飘扬,血脉传承”的主题照应,纪念碑后面的菏泽革命历史陈列馆的大门以及两侧上写满了革命先烈的名字。

纪念碑的周围是革命烈士的雕像,烈士雕像高大挺拔,栩栩如生地展现着英勇坚毅的形象。他们有的身披军装,肩扛武器,目光坚定而温暖,仿佛在向世人传递着无畏和坚韧的力量。雕像的面部表情凝重而庄严,透露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眷恋和无私奉献。烈士雕像所站立的基座上铭刻着他们的名字和事迹,让人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他们的背景和贡献。这些名字和事迹激励着人们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也成为后人学习和崇敬的楷模。

幸埋忠骨,浩气长存。英雄烈士灿若群星,是中华民族闪亮的精神坐标。先烈们长眠于地下,但其英勇无畏,奉献为国的精神却流芳百世,激励着后辈们接续奋进。

走进曹县“红三村” 探访传奇保卫战

在菏泽曹县城西北30公里,有座“安陵堌堆”,在堌堆脚下,有三个相距不过两三公里,呈“品”字型排列的村庄,刘岗、曹楼、伊庄。它们一前两后、相依相连,俨然一座天然的连环堡垒,这就是曹县大名鼎鼎的“红三村”。抗日战争时期,在共产党领导下,“红三村”的干部群众依托不到300人的地方武装,与九千多日伪敌人顽强战斗达128天,并取得保卫战的最后胜利。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共山东省委就派员在刘岗建立了党支部。1939年2月,杨得志率八路军115师344旅挺进曹县西北,开辟鲁西南抗日根据地。同年7月,中共鲁西南地委成立,领导这一地区的抗日斗争。刘岗、曹楼、伊庄这三个村成为了指挥机关的办工、生活的大本营,也正因为如此,这三个村的命运从此休戚与共。

1940年9月初,八路军主力部队奉命北上,仅留下鲁西南地委机关和地方游击队,共计200余人继续坚持斗争。得知我军主力部队离开的消息后,盘踞在鲁西南的反动势力纠集了九千多的反动武装,从四面八方压向“红三村”。在这种情况下,“红三村”地委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设立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范围内一百多个村庄,第二道防线二三十个村庄,第三道防线就是最后的“红三村”。“两百”对“九千”,面对数十倍于已来势汹汹的敌人,这绝对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斗。但在实地看过地形的子轩看来,地处鲁西南平原上的“红三村”根本无险可守。

面对强大的敌人,鲁西南地委领导地方武装英勇抗击,但终因众寡悬殊,根据地一天天缩小,最后只剩下刘岗、曹楼、伊庄三个村子和周围三、四华里的狭小地带。根据记载,当年为了利于固守,“红三村”都加深了旧寨壕,加高了旧寨墙。从寨内挖暗道与寨壕相通,以便出击。三个村之间挖有交通沟,方便兵力机动。

在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军队普遍面临武器装备不足的困境。尤其是民兵、游击队等地方武装,装备水平更是相对薄弱,广大军民利用民间土法制造了各类武器,这些武器的名字也颇具特色。灵活的战术战法、五花八门的自制武器,为“红三村”保卫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43年的秋天,日本侵略者对我们鲁西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一次毁灭性的大扫荡,长途奔袭,实行三光政策的一个铁壁合围。当时,敌人扬言要消灭鲁西南革命根据地,“铲平红三村”,“血洗”刘岗村。那时侵略者的最高指挥官叫多喜成一,他亲自发兵刘岗,手段极其残忍!日军突袭刘岗村后,抓住了近千名村民,严刑拷打,并逼迫村民进入到水坑之中,半蹲下,只许露出脑袋。就是这样的残酷折磨,村民们依然死守八路军的秘密。

最后,眼看着村民一个个被杀,八路军后方供给部的一个保管股长秦兴体站了出来,他忍受着最严酷的刑罚,向侵略者高声反抗,他为了解救1000多名村民,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刘岗的水牢惨案持续了7天7夜,牺牲村民120多人,烧毁房屋400余间。

大水牢惨案发生在“固守三村”保卫战3年之后,通过这个事件,可以看出根据地军民,团结一心,共御强敌的坚定意志。“红三村”军民坚持抗日联防斗争,铸就鲁西南第一个红色堡垒,创造了军史上地方武装固守平原村庄、以少胜多的战争奇迹。

鲁西南烈士陵园:一座永恒的精神灯塔

在菏泽市曹县韩集镇孙庄村,紧靠鲁西南革命根据地的首府——“红三村”,这里是鲁西南烈士陵园,是目前菏泽市建园最早、保存最好、安葬革命烈士最多、著名英烈最多的一处陵园,也是山东省较早的烈士陵园之一。

在陵园的大门前伫立,鲁西南革命英雄纪念碑屹立于园区正中央。纪念碑以花岗岩为主体,高9.28米,纪念1943年9月28日发生在曹县的王厂血战。纪念馆是两层歇山式仿古建筑,布展面积1000平方米,分序厅、革命烽火厅、浴血抗日厅、红旗漫卷厅、大地忠魂厅、朱程烈士事迹展厅六大部分,运用大量的雕塑、图文、展柜和多媒体,展示了鲁西南地区辉煌的革命历史。

“鲁西南是中国共产党创建较早的革命根据地。1927年,这里就建立了中共党组织,播撒下不熄的革命火种。”讲解员告诉记者,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建立,使鲁西南地区的进步青年看到了光明和希望;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为鲁西南地区造就了第一批共产党员。中共曹州、曹县支部在鲁西南大地撒下了革命火种。各地的农民暴动、盐民暴动、抢坡斗争此起彼伏,革命烽火熊熊燃起。至七七事变,鲁西南地区已建立起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抗日救国自治会等一批抗日救亡组织,党的支部发展到12个,党员发展到150余人,为抗日战争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在纪念馆,还有朱程的革命故事。他是我军在鲁西南革命根据地牺牲的级别最高的将领,入选全国百名抗日英雄谱。在纪念馆后面的烈士陵园,安葬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国捐躯的烈士1万余名。其中著名烈士有鲁西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鲁西南专署首任专员刘齐滨,继任专员袁复荣,鲁西南军分区司令员朱程,冀鲁豫军区豫东纵队政委魏克仁,曹县民主政府县长王雪静,鲁西南军分区副司令员周柱安等。

作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鲁西南烈士陵园这片承载着无数英雄壮志与热血的神圣之地,像一座永恒的精神灯塔,提醒着世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责任编辑:马璐璐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鲁ICP备15022957号-13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220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01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鲁B2-20120085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