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充电宝行业“大地震”,风暴背后的供应链生死局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13:28 1.2万

据央视新闻报道,截至7月3日,市场监管总局暂停了充电宝相关企业3C证书5269张,撤销343张。目前,充电宝有效3C证书共计5900多张,涉及全国700多家企业。在行业动荡的大背景下,完全依靠代工模式的充电宝供应链正面临严峻考验。

自从6月28日,民航局发布紧急通知,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或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飞机正式实施以来,一场撼动百亿元充电宝市场上下游的震荡正在蔓延。

事情的导火索是,充电宝电芯供应链危机引发充电宝巨头陷入史上最大规模召回事件。首先是,6月13日,有北京高校学生发帖称,接到学校提醒,“罗马仕牌20000毫安的充电宝在充电时,相较其他品牌更容易发生爆炸现象,建议师生舍弃。”这一消息迅速在社交媒体上裂变,引起各方关注。

6月16日,“充电宝巨头”罗马仕因电芯原材料来料问题,宣布召回可能存在自燃隐患的49万余件充电宝,涉及20000毫安的三个型号产品,生产日期范围为2023年6月至2024年7月。

紧接着,6月20日,充电宝上市企业安克创新发文称,因供应商电芯存在未经批准的原材料变更,可能导致产品“过热甚至燃烧”的安全隐患,宣布召回7款型号共计超71万件移动电源产品。

而这场连锁反应直接指向充电宝一线品牌罗马仕、安克创新,二者共同的上游供应商——安普瑞斯。

实际上,安普瑞斯并非默默无闻的“小作坊”,而是消费级电芯领域中,少数能够同时达成高能量密度、快速充电以及轻薄便携需求的供应商之一。安普瑞斯作为30W以上移动电源的优选,可以说是充电宝品牌中较为可靠的合作伙伴了。

当一线品牌与头部供应商的组合都难以避免质量危机时,这便揭开了一个更加残酷的事实——充电宝整个供应链体系都存在着风险。

据多家媒体报道,日前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向华强北市场部下发通知,不带3C认证的充电宝严禁在华强北市场销售。

当充电宝供应链上下游都难以躲避危机时,这次是安克创新、罗马仕,那么下一次又将会轮到谁呢?

起底充电宝产业链,上中下游构成的“OEM王国”

据企查查产业链数据显示,移动电源(充电宝)行业是智能手机产业链中的一个节点,其上下游也较为简单,主要分为上游——锂离子电池(电芯)、PCB板(控制电路)、外壳与结构件,中游——设计与生产制造,下游——品牌和渠道。

从充电宝产业链的上游观察,电芯供应商的布局相对分散,主要围绕安普瑞斯、宁德新能源等几家头部企业形成产业集聚现象。而PCB板、外壳及结构件的供应商则高度聚集于珠三角区域,以深圳为核心,东莞、惠州较早承接产业转移与外溢,随后逐步向珠海、中山、江门等城市扩展。

其次,在充电宝产业链的中游部分,以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区域已发展为全国最核心的设计与生产聚集地,就像其他消费电子产品一样,国内发达的OEM模式(俗称“代工厂”)也已深度渗透至充电宝的全产业链。其中,深圳、东莞、惠州三地依托健全的电子产业配套系统,汇聚了从大型头部企业到中小型厂商的全链条OEM体系。

可以看出,充电宝行业无论上游还是中游,都普遍存在OEM工厂的现象,且OEM厂的行业集中度较高,往往同时为安克创新、罗马仕等多个品牌提供OEM服务。

此外,据业内人士介绍,除头部OEM厂外,大量中小型OEM厂分布于深圳、东莞等制造业园区,凭借价格优势承接白牌或小品牌的订单。生产厂商负责设备采购、产线搭建以及生产工作,但近年来充电宝行业价格的“内卷”,让小微厂商利润极为低薄,这也为充电宝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埋下了隐患。

一家OEM厂为多个大品牌提供OEM服务,这就是为何安普瑞斯出现问题后,会影响到多个大品牌。这次出事的是安克创新和罗马仕,下次或许会轮到其他品牌。

位于充电宝产业链下游的品牌商则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将生产环节完全外包给OEM厂,自身专注于品牌营销和渠道建设。这种“轻装上阵”的模式能为品牌避免大规模的生产投入和运营风险,从而快速进入市场,扩大覆盖范围。

这套看似完善的OEM体系之中,隐藏着品牌与代工厂之间的较量。一方面,为了应对充电宝行业内的低价竞争,品牌方希望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供应商自身也需要盈利,若想获取利润,不是压缩材料成本,就是转包给部分中小厂。

但为了追求快速推出新品和控制成本,部分品牌在抽检时常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仅仅依赖代工厂提供的检测报告或者一年一次的抽查,“贴牌即上市”已成为普遍现象。

同样是OEM模式,“苹果链”是如何做到多级供应商管理的?

在消费电子领域,OEM模式是行业探索生产要素高效化配置的必然选择,而非天生弊病,“苹果链”的成功关键在于掌控多级供应商的风险防控。

苹果的供应链管理核心逻辑之一是“多元化供应商网络”。

在苹果的供应链体系中,除了对供应商的准入极为严格,在每一个零部件领域都会选择2-3家供应商,既保证供应安全,同时实行“淘汰制”保证产品质量。

后续的元器件开发以及生产和制造等环节,苹果也设定有完备的管理方式,在与200多家核心供应商共享产能、良率、物流等数据的同时,也严格管控背后的二级或三级供应商。

类似苹果的供应商布局策略,国内头部消费电子品牌方在供应商选择方面,已通过第三方工具(如企查查等)进行“产业链”查询,筛选出每个零部件对应的诸多供应商,同时应用企查查批量排查功能,针对“潜在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查、风险筛查、交叉股东排查、黑名单排查、利益冲突排查,帮助品牌方快速识别风险,风险前置,将第三方风险抵御在合作之外。

另一方面,借鉴苹果的“淘汰制”,定期评估供应商表现,根据供应商类型(核心/战略/一般),利用企查查设定不同监控频率与风险阈值。

例如,核心供应商需每周进行风险扫描报告分析,对关键风险维度如“经营异常”“重大合同纠纷”设置即时预警。战略供应商每两周评估一次,增加“知识产权失效”监控,并对关键专利到期情况进行预警。一般供应商每月监控一次,风险阈值相对宽松,但对严重影响企业形象的风险保持高度敏感。

这种分级管理有助于企业高效精准地管理供应商风险,保障供应链稳定,形成良性竞争机制,从而提升整体供应链的可靠性和产品品质。

苹果对供应链的掌控力不仅依赖多元化选择,更源于技术驱动的透明化管理。

通过自研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苹果实现了对全球数万家供应商的实时数据监控,包括原材料库存、生产线良率、物流运输状态等。例如,iPhone的每个零部件从出厂到组装厂,均需经过二维码溯源,确保全流程可追溯。

同样,在国内供应链管理中,部分企业已借助企查查的“第三方风险排查系统”,低成本实现供应商动态监控。

例如,通过对新增、存量第三方合作伙伴基本信息、法律诉讼、行政监管、经营稳定性等多维度风险事项排查,结合与合作伙伴、内部员工、内外黑名单企业等多类主体间的关联关系排查,生成风险排查报告。这与苹果的供应链管理系统逻辑相似,但更轻量化,助力中小企业突破“数据孤岛”。

责任编辑:赵婉莹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鲁ICP备15022957号-13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220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01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鲁B2-20120085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