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立足全环境育人,推进教联体建设,兰山区开创育人新局面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15:02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周云剑 崔亚静

近年来,兰山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教联体”建设为核心,深入探索全环境育人的新规律、新机制、新路径,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整合、项目驱动、环境营造等改革行动,构架起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支持保障体系,形成了“家校社政”多元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被确定为山东省全环境育人实验区、乡村教育振兴实验区等12个省级、国家级实验区。

机制创新:构建“一体四维”协同育人新体系

兰山区委教育工委印发《深化全环境立德树人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方案》,坚持“党委领导、政府统筹、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构建政府主导、学校组织、家庭参与和社会支持的协同育人新机制,从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和心理健康五个方面,力促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的“五个优化”。区教体局制定了《推进家校政社共育工作的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区、校两级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委员会,开发促进学生、教师、家长“三方成长”的课程体系,构建校家社政“四方联动”的育人工作体系。全面推进“教联体”建设,建立“五个一”推进机制,即每月一次联席会议、一次主题活动、一次案例征集、一次通报反馈、一次宣传推广,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目前,全区已培育医教、馆校、家校、社教、警校等特色“教联体”56个,遴选推介典型案例150余篇。

医校联动:探索“护航成长”部门合作新模式

2024年8月,兰山区卫健局、区教体局联合制定《兰山区医校联动实施方案》,建立起“人在卫健、派驻学校”的校医派驻机制,从公立医院遴选130余名专职医务人员,派驻到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同时,明确卫健、教育、医院、学校(幼儿园)各自管理职责,完善医校联动工作考核方案,落实校园健康宣教、学生体检建档、师生医疗保健及远程诊疗处置等重点工作,建立起学校卫生工作组织体系、工作网络和保障机制。该活动启动以来,区人民医院共投入医校联动资金529万元;组织开展健康教育39场、义诊16场;派驻校医累计处理22397例卫生保健事件,其中外伤病例11132起,常见病例11265起,并有367例师生经绿色通道转运到就近医院就诊、治疗。区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联合成立学生近视防控实践基地与防治中心,建立起“筛查-干预-追踪”三级防控体系,落实学生视力每学期2次监测,指导学校近视防控工作,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全区中小学生近视率呈逐年下降态势,被确定为山东省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示范区。区红十字会开展“救护培训进课堂”行动,开发止血包扎、心肺复苏等六模块、12学时的救护课程,每年培训五年级、八年级学生约5.4万人,现有2500余名班主任、校医、体育教师取得了初级救护员认证,切实提高了学校意外伤害现场施救能力,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表现突出单位。

家教赋能:搭建“线上线下”双轨服务平台

突出家庭教育关键环节,兰山区着力构建全域覆盖、全程指导、全员参与的“三全”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在阵地建设方面,全区各校均按照“六有”标准建设家长学校,即有场地、有师资、有计划、有课程、有活动、有评价,每校每学年至少组织4次8课时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全区各校每年开展活动1000余场次。在数字化服务方面,开发“兰山家育”云平台,设置工作动态、特色活动、父母必读、育子心得、教师发展、经验分享8个板块,累计访问量突破50万人次。持续开展“智慧家长”评选活动,通过“线上学习+线下实践”的方式,培养区级智慧家长150余名,其中7名家长获评省级“智慧家长”。在队伍建设方面,实施“家委会成员能力提升计划”,发挥家委会在学生德育、安全保障、化解家校矛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构建家校协同育人良好生态。

师资培育:实施“学讲践赛”能力提升工程

教师是协同育人的中坚力量。自2020年起,区教体局制定家庭教育骨干教师培训计划,构建“学讲践赛”培训模式,为“教联体”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培训形式实行“每月一主题、每周定任务”,即每月第一周专家集中授课,第二周将所学内容进行分享交流,第三周开展选题实践活动,第四周撰写家庭教育工作案例或反思总结,全面提升家庭教育师资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目前已开展了两轮培训,培训骨干师资400余人,涵盖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实现校校均有家庭教育“种子教师”,辐射带动教师2万余人,工作案例入选山东省家庭教育大会经验交流材料汇编。同时,成立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定期开展区域性家育教学教研活动,力促家育研究专题化、实效化。全区家庭教育服务总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服务队,有14名教师被评为省级家庭教育优秀志愿者,3名教师被评为省级家庭教育最美志愿者,19名教师入选临沂市“沂心育人”宣讲团专家。

品牌引领:深化“家育有道”特色项目实践

成立“家育有道”项目研究团队,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指导质量、指导品牌“三大提升项目”探索,重点打造三大品牌工程。一是“家校共育示范校”创建工程,制定13项评估指标,采取“学校申报、过程培育、动态管理”的方式,已建成市级示范校5所、区级示范校26所。二是“最美家风”培育工程,开展“我的家教好故事”“家庭教育视频微课”征集活动,依托兰山教育大讲堂、兰山家育微信平台,做好线上“家庭教育公益课堂”活动,目前已推送家育视频微课程500余个,4个家庭教育微课视频被《中国教育报》推介。三是“教育惠民”服务工程,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宣讲团,组织开展名校长、名师进社区活动,宣讲教育政策,指导家庭教育,在全社会倡树家庭教育新风尚。同时,各校立足实际,探索构建特色“教联体”项目,逐步形成“一校一品”的新局面。如临沂一小与烈士陵园融合开发“红色教育”课程;临沂二小构建体教融合冰雪运动育人新体系;临沂涑河实验学校联合交警大队打造交通安全体验课堂等,均发挥了良好的育人效益。

总体上,兰山区校家社政协同育人已进入创新发展的新阶段,但实践方面还存在顶层设计不完善、教育价值追求单一、育人力量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下一步,将继续推进“教联体”建设的实践探索与路径创新,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家庭的主体作用、社会的支持作用,进一步更新育人理念、优化管理机制、统筹教育资源、拓展教育形式,全面推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转型升级,创建协同育人的“兰山经验”。

责任编辑:李其峰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鲁ICP备15022957号-13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220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01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鲁B2-20120085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