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林佩瑶
7月16日下午,枣庄市召开“市法院司法赋能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会上,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高键就枣庄市法院的工作展开介绍。
高键提到,市法院聚焦中心工作,强化服务保障。出台《服务保障“重点工作集中攻坚年”的十六条措施》,编发“服务集中攻坚专报”,通过典型案例剖析、机制做法共享,促推各项举措落实落地。同时,市法院深化府院联动,深入开展“行政综治大联动”活动,动态研判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和重点企业涉诉情况,走访全市46个重点项目建设现场,为项目建设提供涉土地、规划、许可等相关法律意见100余条。此外,市法院借助“枣法之光”微信公众号发布典型案例46篇,充分发挥法治的规范和指引作用。
市法院做实多元解纷,助力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助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对6个县级综治中心全部派员入驻;对有调解意向的涉企案件先行调解,有效提高解纷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充分发挥退休法官熟知法律法规、调解经验丰富的优势,全力打造“桑榆解纷”商事调解品牌。建立“法院+行业协会”调解模式,联合打造“法院+金融”解纷队伍,将200余家调解组织和400余名调解员纳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促进电商、二手车等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聚焦市场主体法律需求,定向开展企业帮扶、法治体检,向企业发放《常见法律风险防范问答手册》140余份,指导企业防范化解在经营管理中的涉诉风险。
高键介绍,市法院发挥刑事打击预防作用,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违法犯罪,审结合同诈骗等扰乱市场秩序犯罪案件105件,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监督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坚决防止和纠正以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37件,推进法治枣庄建设。加强商事案件审判运行态势会商调度,坚持“月度分析、季度会商、条线指导、审务督办”,发布审判管理通报六期,提升案件质量、压缩办案用时,企业满意度显著增强。推进“执破融合”,进一步深化执行程序与破产程序的有效融合,减少程序转换的时间与成本,帮助企业轻装减负。对一时陷入困境、但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采取“活封活扣”“放水养鱼”等执行方式,积极探索涉执不动产“带封过户”模式,实现查封资产在司法程序下高效流转、物尽其用,最大程度挽救被执行企业。完善企业信用修复机制,为执行过程中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或执行和解协议的被执行企业出具《诚信自动履行证明书》,消除企业在获取信用贷款、参与招投标等方面的障碍。
会上,记者了解到,市法院充分运用预重整等程序机制和债转股、股权让渡等市场化方式挽救困境企业,审结破产案件5件,化解债务4400万元,实现“治病救人”与“新陈代谢”双重目标。推行公益清算强制退出机制,为无力承担清算费用的企业提供免费或低成本清算服务,促进市场主体优胜劣汰。加大对锂电、机床、种源等“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及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等保护力度,加强对驰名商标、传统品牌、地理标志等司法保护,审结知识产权案件129件。与行政机关协同联动,联合开展新闻发布、集中普法、同堂培训等活动,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创新运用“先终结破产程序、后处置划拨土地”模式,盘活土地资源,提高闲置土地处置效率。与金融监管部门协同发力,推行“预查废”“预执废”等工作机制,审结金融借款等案件1000余件,推动更多资本活水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