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鲁西新区陈集镇:从“全覆盖”到“深融合”文明实践嵌入群众生活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11:18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保珠 通讯员 苑肇波

时下,在菏泽鲁西新区陈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正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融入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整合资源打造多功能阵地,到创新活动满足不同群体需求,该镇不断探索文明实践新路径,让文明之花在基层绚丽绽放。

整合阵地资源,让文明实践 “触手可得”

面对农村人口“空心化”、老龄人口增多及资源分散的现状,陈集镇积极整合文明实践阵地。将拆迁村庄的文明实践站合并为功能齐全的标准化阵地,在人口相对集中区域设立实践点,形成资源共享格局。同时,对村级文化广场、农家书屋、老年活动中心等场所进行功能升级,打造集文化活动、教育培训、便民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既提高了阵地使用效率,又降低了运维成本,避免了资源浪费。

为解决村庄空心化带来的人口分散问题,陈集镇创新流动服务模式。组建“流动讲堂”,深入田间地头、村民家中,开展理论宣讲、文化科普、技能培训等活动。广播宣传、志愿服务小分队也活跃在各村各庄,将文明实践活动延伸到每一个角落,确保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

聚焦群众需求,让文明实践 “精准滴灌”

   陈集镇聚焦“一老一小”和特殊群体需求,构建起“文明实践+” 服务矩阵,志愿者们时常上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针对老年人,镇里联合卫生院定期开展免费体检和健康养生讲座,志愿者还为高龄、失能老人提供打扫卫生、购买生活用品等上门照料服务。对于留守儿童,“课后乐园”“暑期课堂”成了孩子们的好去处。暑期里,大学生志愿者会来到这里,为孩子们辅导作业、教授绘画和音乐,让孩子们的假期充实而快乐。此外,残疾人群体、低保户等特殊群体也能得到生活救助、心理疏导等贴心志愿服务。

传统节日是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的好契机。春节期间,舞龙舞狮、民俗表演、武术节等活动热闹非凡,传承着地方传统文化;端午节,包粽子比赛、民俗知识讲座让村民们深切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亲子阅读、家庭文明评选等活动,更增进了家庭和谐,传承了优良家风。

创新活动形式,让文明实践 “活力满满”

“农耕文化节太有意思了,不仅看到了老农具,还体验了耕种,让孩子们知道了粮食来之不易。” 一位村民开心地说。陈集镇结合农业产业优势,举办“农耕文化节”,通过展示传统农耕工具、开展农事体验活动和农业技术竞赛,既传承了农耕文化,又促进了农业产业发展。

作为“书香之镇”,陈集镇充分发挥七一社区和刘庄村两处“菏泽市示范农家书屋”的作用,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将文化振兴与乡村振兴各项内容相结合,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和获得感。

在活动形式上,陈集镇改变传统单向灌输模式,增加互动环节。“我是歌手”比赛点燃群众参与热情,科普活动中的实验演示、现场答疑让群众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知识问答、技能比拼、文艺表演等环节的设置,让群众在参与中收获乐趣与知识,增强了对文明实践活动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多方协同发力,让文明实践 “深入人心”

陈集镇精准设计文明实践项目,组建专业团队关注群众需求变化。依托当地菏泽牡丹园、金硕高新农业产业园、狮克农场等旅游景点,开展生态旅游宣传,助力乡村旅游发展;举办“民俗文化节”,展示传统民俗技艺、表演民俗节目,让民俗文化得以传承弘扬。随着互联网普及,网络文明宣传、数字技能培训等项目也应运而生,满足了群众对网络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为鼓励更多人参与文明实践,陈集镇制定了志愿者激励办法,对表现优秀的志愿者和群众骨干进行表彰奖励。镇里的宣传栏、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及时宣传文明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和先进事迹,文艺汇演等成果展示活动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群众主动参与其中。

如今,陈集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正从“全覆盖”向“深融入”迈进,在服务群众、凝聚人心、推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贡献力量,让文明的种子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责任编辑:王保珠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鲁ICP备15022957号-13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220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01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鲁B2-20120085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