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华南理工大学多名即将入学的研究生向媒体反映,学校奖学金政策调整,原先承诺的奖学金可能要缩水。招生宣传时,学校工作人员和手册中明确奖学金系 “全覆盖”,每学年发放 1.8 万元或 1.54 万元奖助学金,如今高校出台了新的研究生资助体系实施办法,奖学金发放从 “全覆盖” 改成分级发放,这种做法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高校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学校奖学金发放政策,只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不存在特定条件、利益输送、影响公平公正等情形,舆论都毋庸置喙。但华南理工大学这次的奖学金新规为何会引发争议?其实争议并不在奖学金政策本身,而在于调整后的政策与此前学校招生时的承诺不一致。
尽管绝大多数考生选择华南理工读研,并非冲着这奖学金而来,可根据报道,也确有学生因为华南理工奖学金较丰厚且全覆盖,而拒绝了其他更有知名度的高校。学校政策一变,他们的家庭能否支撑起顺利完成学业,或许也将是未知数。
抛却部分家庭较为困难学生的情况不谈,学校奖学金政策的前后不一,对学校的公信力其实也是不小的影响。信守承诺,相信是每所高校都会向学生传授教导的理念,可还没入学,学校自身就先 “失信” 了,这让新生们作何感想?学校后期又如何理直气壮地要求学生信守承诺?
新学期尚未开始,其实要化解这次奖学金新规争议风波,也并非难事。根据学校规定,办法适用于 2025 级及以后入学的硕士研究生,也就是说目前受影响的仅为即将入学的 2025 级新生,已经在校的研究生并不会受调整影响。那学校何不为新规定留出一个 “缓冲期”,按照 “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原则实施,即 2025 级新生还是按照旧政策执行,2026 级及以后则按照新规发放。
新规在 2025 级新生录取后才出台,学生与校方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而 2026 级则完全是在知晓新政策后才选择报考,双方信息对称,可自主双向选择。如此,在程序上就不存在任何瑕疵,学生没有借口非议新政策,新的奖学金政策也能够更顺利地施行,以更好地达到校方改革调整的初衷。
延长一年实行 “全覆盖” 发放奖学金,学校可能要因此多付出不少资金,可这关乎广大新生的权益,更影响着学校的公信力、美誉度和社会形象。孰轻孰重,华南理工或许真应该好好算笔账。而这起风波也给所有高校提了个醒,在出台类似新规定时,既要从改革初衷出发,也要考虑到跨学年学生、新入校学生等 “特殊群体” 的适用问题,避免出现前后不一、政策打架的情况。否则,既失信于学生,政策实施也会因此受阻,岂非赔了夫人又折兵?
作者:夏熊飞
投稿邮箱:qilupinglun@sina.com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