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邢新锋
你若到夏日的东明来做客,给你奉上的不是一杯冒着香气的热茗,而是一个滚圆翠绿的西瓜,切开,说不定还能听到热情的声响,汁水顺着西瓜刀流下,翠绿的瓜衣、鲜红的瓜瓤、黑或红的瓜子,吃上一口,凉润、沙粒感在舌尖化开,一股甘甜沁入心脾,回甘在喉间停留。舒服了胃愉悦了心,暑气为之退,焦渴为之解,让人直呼“爽”。
这些年去过不少地方,也吃过不少当地的西瓜,心中自觉不自觉地总要与家乡西瓜进行对比。有的西瓜有似东明西瓜红艳的颜色,却无东明西瓜的甘冽;有的西瓜有似东明西瓜的甘甜,却无东明西瓜的沙脆……难怪家乡有人戏言:“烟台苹果莱阳梨,不及东明西瓜皮。”
喜欢东明西瓜,不仅是因家乡特产而自矜,而是东明西瓜确实享誉大江南北。东明属于历史上的黄河故道黄河泛滥区域,形成了以沙质土壤为主的黄河冲积平原。黄河水富含营养物质,土壤透气透水性好,利于西瓜根系向纵深发展,且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西瓜对矿物质肥料的吸收运转,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西瓜含糖量高。我们这里流传一句顺口溜:“黄河水,黄河滩,黄河湾里西瓜甜。”
宋朝时,家乡人民就开始种植西瓜,千百年来,人们积累了丰富的西瓜栽培经验,培育了细密竖纹如黄河滩柳条的“柳条青”、生长期仅十八天的“十八天糙”、白皮白瓤白子曾为明清贡品的“三白瓜”等三十多个优秀地方品种。
在东明湖公园有这样一组雕塑:一个戴草帽、穿对襟小褂的男子左手在称西瓜,右手似在招呼朝他走来的母子二人,男子左边独轮车的跨篓里满是滚圆层叠的西瓜,右边还有一位跷起二郎腿坐在条凳上吃西瓜的汉子。这组富有生活气息的雕塑称的是生计,吃的是滋味,藏着东明人靠瓜活因瓜乐的日子。
每年的七八月份,在东明的西瓜市场,车辆轰鸣,人头攒动。一辆辆电动三轮车、摩托三轮车、农用三轮车、拖拉机载着刚刚摘下的还带有露水的西瓜,等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挑选。虽是一个地方的西瓜,但各家各户所选瓜种不同,施肥浇水有异,西瓜品相也有差别:墨绿翠绿有深浅,花纹各不一致,即使同一个瓜,如果翻动不勤,接触地面的部分颜色浅或有斑痕。操着天南海北口音的客商到瓜农车前敲敲弹弹拍拍,品瓜论价。谈妥了,瓜农把三轮车开到悬挂着豫、冀、苏、皖、沪、鲁等牌照的大货车旁,过磅、算账、卸瓜、转运……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机器哒哒声,买卖两旺,热闹非凡。
东明人爱种西瓜,也能吃西瓜,一块一块切着吃算是文雅的吃法。豪放的吃法是用刀从西瓜中间“咔嚓”分两半,用汤匙挖着吃;更有甚者,拿一个五六斤的西瓜,左手执瓜蒂处,右手用刀削皮,削好后拿着整个瓜吃,比用汤匙挖一勺吃一勺更过瘾。本家有一个叔叔,夏天起夜后,有点渴,热水嫌热,凉水怕喝了不好,怎么办?砍开一个西瓜吃,凉凉的、甜甜的——爽!或许西瓜的香甜能让他做香甜的梦吧,这已成为他夏夜的习惯。
现在,随着种植技术的提升,西瓜不只是夏季特有的水果了,种植西瓜的温室大棚遍布东明的好几个乡镇。要是有幸赶上东明举行的西瓜节,保你收获满满:可以豪放地参与竞吃赛,谁吃得多谁胜出;见识一下瓜王争霸赛,谁的西瓜重谁夺魁;品鉴西瓜衍生品——西瓜酱和其他农产品;观看羊抵头舞、佛汉拳、坠子、鲁西南鼓吹乐等充满鲁西南乡野风味的文艺表演……各地游客兴致勃勃参与多种文旅活动,走时还不忘买些西瓜和其他文旅产品。
夏日,来一块东明西瓜真是过瘾。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