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颖
8月11日,日照市新闻办组织召开“抓项目 优环境 促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6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市土地储备中心主任高明介绍《关于建立日照市建设项目用地用林用草用海“一件事”联动审批要素服务保障机制的实施方案》有关情况。
为全面推动日照市用地用林用草用海审批全流程业务融合实现要素保障“一件事一次办”,切实提升自然资源要素服务保障效能,降低企业办事成本,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会同市海洋发展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制定了《关于建立日照市建设项目用地用林用草用海“一件事”联动审批要素服务保障机制的实施方案》,经市政府第85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于2025年7月18日印发实施。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审批服务集约化、协同化”。全市各部门按照要求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现场调研发现当前项目落地过程中,依然存在用地用林用草用海手续办理“材料重复、多头受理、重复跑腿”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增加了企业的办事成本,更制约了资源要素的高效配置。
为解决这些问题,根据《山东省自然资源厅 山东省海洋局关于全面推行用地用林用草用海联动审批的通知》(鲁自然资字〔2025〕53号)有关要求,结合日照市实际,制定出台了相应措施,从办事指南、办理流程、“人工智能+审查审批”政务服务模式、各区县特色场景模块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创新,通过改进审批机制,优化审批流程,实现各部门之间的协同联动,提高审批效率,为项目建设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为让方案更贴合实际需求,日照市采取"走出去+沉下去"的方式打磨内容。一方面赴连云港、临沂等地考察,学习"一窗受理""结果互认"等跨要素审批协同经验;另一方面深入日照港集团等重点企业调研,面对面倾听企业在审批中"多头跑、重复报、耗时长"的诉求。
在借鉴先进经验、回应企业诉求的基础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会同市海洋发展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等部门以及部分区县政府、功能区管委,对方案进行了充分研究论证,形成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实施方案》共分为四个部分:
一是精简报批材料,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制定联动审批材料清单,将原本用地用林用草用海四套申报材料合并为一套联动审批申报材料,精简预审、立项、初步设计等重复材料,改革后压减申报材料33%。
二是简化办事环节,减少申请人重复跑腿。通过整合流程、合并环节,减少重复操作,实现“少跑腿、少提交、少等待”,将原本需要分别向自然资源、林业、行政审批、海洋等多个部门提交的用地用林用草用海申请,改为县级自然资源部门“一窗受理”,申请人无需多头跑,只需提交一套材料,避免重复申报。
三是集成部门职能,推进业务融合办理。由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作为“总枢纽”,统一承担受理申请、告知补正要求、组织联合踏勘、送达审批结果等职能,实现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一个口进出”。
四是提高审批时效,提升服务保障效能。通过一个平台运转,打破自然资源、林业、行政审批、海洋等部门的数据壁垒,实行内部并联审查,减少串联环节,提升审批效能。
《实施方案》在严格贯彻落实鲁自然资字〔2025〕53号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创新提出了以下举措:
一是完善申报材料与流程,便捷企业群众办理。结合日照市实际,制作了联动审批事项申请表单,形成了一套完整、不重复的申报材料,同时制定了详细的办事指南、办理流程,并附在《实施方案》之后,方便企业、群众办理更好、更快地办理该项业务。
二是创新“AI+审批”模式,引入开源大模型赋能。探索建立“人工智能+审查审批”政务服务新模式,鼓励运用Deepseek等开源大模型强化自然资源管理数据分析应用,快速识别项目审批中的政策底线红线、空间矛盾等问题,让审批效率和精准度实现双提升。
三是打通系统数据壁垒,构建“1+N”联动新模式。打通联动审批系统与“一码管地”系统,深度整合建设项目数据,实现要素精准配置、审批公正便捷、资源高效利用。在系统层面为区县预留端口,各区县可根据需求搭建特色场景模块,拓展相关功能,打造联动审批“1+N”日照新模式。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