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徐艳
近日,一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被送到了日照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感谢信里一字一句情真意切,一字一句的背后是一场与死神展开的长达七个多小时的殊死较量。
7月3日,杨女士不幸遭遇严重车祸,情况危急万分,紧急送往日照市人民医院抢救。彼时,她全身多发性骨折,软组织挫裂伤严重,颅内大量出血,脑疝已形成,生命体征极不稳定,生命岌岌可危。
抢救生命刻不容缓!医院立即开启绿色通道,急诊医生迅速展开初步诊断,观察意识与瞳孔变化、严密监测血氧饱和度,同步进行心电图、完善CT检查。CT检查结果令人揪心:右侧额顶枕部出现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右侧颞叶血肿形成,胸骨、双侧多根肋骨骨折……情况不容乐观。“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消失,患者脑疝形成,必须立即手术!”“脑疝”堪称颅脑损伤患者最危险的症状之一,死亡率超 80%,对于此类患者而言,手术越早进行,术后恢复效果就越好。
手术过程险象环生时间就是生命!神经外科、骨科、麻醉科专家快速集结,手术室迅速完成术前准备。与此同时,考虑到患者失血过多,输血科也同步开通绿色通道,迅速调配血源,为后续手术的安全开展提供坚实的血液保障。
手术室里,神经外科二病区张俊功主任医师带团队在与死神赛跑,开颅、清除血肿、去除坏死组织、减压、止血……每一步操作都如履薄冰。团队依次施行硬脑膜下腔血肿清除术、颅内血肿清除术、颅骨去骨瓣减压术等一系列手术。与此同时,麻醉手术团队全神贯注,严密监控患者生命体征的每一次细微波动。经过紧张而艰难的奋战,手术终于顺利完成。
全周期守护的“生命接力”术后,杨女士被转入神经外科监护病房,神经外科二病区护理团队无缝衔接,配合予以抗感染、控制颅内压等精准治疗,同时提供全方位、无微不至的照顾。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杨女士逐渐恢复。
术后第一天,成功脱离危险期,神志转清。“我会不会有后遗症啊?”“我还能恢复好吗?” 杨女士反复向护理人员询问,语气中满是不安。护理人员始终耐心陪伴在她床边,握着她的手柔声安慰。
手术第二天,她迎来了术后第一口进食。此时气管插管已拔除,但喉咙仍有明显的疼痛感。“慢点咽。” 护士每喂一口都停顿片刻,让她慢慢适应。
术后第三天,杨女士的意识更加清醒,但她对恢复情况的担忧仍未减少,时不时又会问起以后的状况。护理团队一边为她进行肢体被动活动,一边继续鼓励她。咳嗽锻炼也在继续,由于肋骨骨折,每一次咳嗽都像是一场钻心的折磨。
每当杨女士因为疼痛而想要放弃时,护理人员都会紧紧握住她的手,给她力量。术后第四天,杨女士从监护病房转入普通病房。术后第七天,杨女士已能独立下地行走,语言功能、认知能力基本恢复正常。
如今,杨女士思维清晰、语言流畅,在康复的路上稳步前行,将继续接受骨折复位治疗。“感谢你们为我们家庭带来希望与幸福。”杨女士的女儿在感谢信中深情写道,字里行间满是对医护团队的感激与敬意。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