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飞羽寻踪记 济南高新区康虹路小学“鸟与自然同萌小组”观鸟纪实

壹点探校 昨天11:36

今年暑假,济南高新区康虹路小学2020级1班“鸟与自然同萌小组”以“分散观察+集中研讨”的创新模式,开启了一场持续45天的生态探索之旅。这场跨越盛夏的羽翼追踪,让5名队员在社区与周边的方寸天地里,书写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篇章。

羽翼初展:社区里的自然实验室

“我的观察本上已经记录了14种鸟类!”队员张若宥兴奋地展示着她的“社区鸟类图鉴”。自7月初起,每位队员都领到了观鸟任务——观察记录身边的鸟类在辅导员刘老师的线上指导下,孩子们以小区花园、社区公园等为据点,开启了全天候的“羽翼追踪”。

曹沁怡在日记中写道:“8月3日,晴。我发现白头鹎在紫藤架上开‘演唱会’,它的叫声像在唱‘遵守纪律——’。乌鸫能模仿很多鸟的声,最有趣的是它竟然学会了模仿电瓶车警报声!”利用懂鸟·听音辨鸟小程序,孩子们认识了很多“只闻其声,不知其名”的鸟类。

云端共舞:数字时代的自然课堂

每周五晚7点,小组都会通过微信群开展“云端观鸟会”。队员们上传当周观察成果:陈诗涵拍摄到了在电线上休憩的一对小燕子,李润泽幸运的录到了大斑鹡鸰美妙的歌声,李俊辰分享了自己记录的鸟类的出没时间表,曹沁怡在护城河畔用摄影记录了夜鹭捕鱼全过程,还有张若宥带来从海边拍摄到海鸥飞行的视频。

在辅导老师的协助下,孩子们运用AI图像识别技术,将模糊的鸟类照片转化为清晰的物种图鉴。当系统自动匹配出北红尾鸲的分类时,整个云端会议室爆发出欢呼,这种跨越空间的协作让自然教育焕发出科技光彩。

羽翼成书:从观察到保护的跨越

8月底的集中整理阶段,队员们带着观察本相聚。他们将分散的数据汇总成两大成果:

《社区鸟类生存现状报告》:揭示社区常见鸟类与它们的生存状况,特别展示了乌鸫育雏全过程。

倡议保护方案《给小鸟的7条社区公约》:从引导居民尊重不打扰鸟类到补充秋冬季结果植物。

在社区组织的“生态议事厅”上,孩子们的报告引起强烈反响。物业当场承诺在减少对小区结果类植物的修剪和打药,居民代表自发组建“护鸟巡逻队”,这些实实在在的改变让保护理念从纸面走向现实。

这场持续45天的观鸟之旅,不仅让孩子们认识了27种社区鸟类,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生态文明的种子。正如队员们在结题报告中所说:“以前觉得保护环境是大人的事,现在我知道,每个阳台都可以是鸟儿的驿站,每个观察记录都是给未来的礼物。”

当秋风吹起第一片落叶时,孩子们的观察本记满了文字和图画。这些记录着羽翼踪迹的纸张,不仅承载着科学精神,更闪耀着新时代少年的责任担当。他们知道,明年此时,当新一批小鸟在社区安家,他们准备好了更专业的观察设备,

更温暖的守护之心,更坚定的生态信念。

责任编辑:王丛丛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鲁ICP备15022957号-13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220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01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鲁B2-20120085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