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2025年上半年,威海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营收超143亿元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12:57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连宁燕

8月27日上午,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威海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主题是威海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威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启玉,招商局工业集团威海船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锦川,山东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陶泽文,威海西港集团董事长、威海西港游艇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苗杰海,介绍威海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发展有关情况,围绕威海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创新发展和品牌打造等主题分享交流。

船舶与海工装备是威海市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的十条优势产业链之一。经过多年培育,威海市船舶与海工装备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目前,产业链有规上企业60家,拥有招商工业威海船厂、黄海造船、威海芜船等龙头企业,以及天润工业、克莱特风机、中船线缆等配套企业,产品涵盖15大类40多个品种,在高端客滚船、远洋渔船、豪华游艇等领域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截至目前,骨干企业手持订单39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5%,生产工期普遍排到2028年以后。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43.6亿元、利润9.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4%、24.4%。

在布局上整合资源推动集群化发展

按照山东省打造船舶与海工装备领域青烟威“三核引领核心区”的战略部署,威海市研究制定三年行动计划,聚力打造皂埠湾、俚岛湾、石岛湾三大聚集区,培育了经区船舶及海工装备制造、荣成市船舶修造及海工装备、乳山市风电装备等3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推动青烟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组织22家企业(单位)加入青烟威产业联盟,通过区域协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威海市重点打造的经区船舶及海工装备产业园,通过盘活闲置资源,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已入驻企业32家,2024年完成产值69.39亿元,预计今年将突破100亿元。

在技术上创新突破推动高端化发展

把握全球造船业发展趋势,聚焦威海市特色优势领域,加快推动特种船舶、远洋渔船、海工装备、高档游艇等产品向中高端迈进。支持招商工业威海船厂进军高端客滚船细分市场,目前订单份额全球领先,并被认定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黄海造船是我国唯一具有自主设计批量建造高端远洋渔船能力的企业,该企业在巩固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建成省内首艘南极磷虾捕捞加工一体船。山东未来机器人凭借核心技术突破,成为国内民企中唯一能够研发生产深海作业级机器人的企业,其研发的深海1500米铺缆作业机器人,获评第五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金奖。威海市是北方最大的复合材料船艇生产基地之一,西港游艇设计生产的115英尺豪华游艇是国产尺度最大的玻璃钢豪华游艇,金运游艇在大型休闲渔船的设计建造方面也实现了新的突破。此外,威海中远海运重工科技的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等14个产品入选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获得省级补助资金1500万元。总的看,威海市船舶产业通过持续不断创新,在产业转型和规模扩张上迈出了坚实步伐,累计培育省级及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9家、专精特新企业达32家。

在模式上推陈出新推动智能化发展

抢抓国家“两新”政策机遇,威海市出台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进行改造升级,推动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通过实施“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市级重点“智改数转”项目20个,累计培育市级及以上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示范项目8个。以威海芜船和招商工业威海船厂为例,威海芜船的智能切割下料车间和智能部件装焊车间实现了人机高度协同,整体节约人工约40%,该企业还有两个制造场景入选山东省“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招商工业威海船厂高点定位,致力于打造国内首个全流程海船智能工厂,其数字化绿色智能工厂项目已开工建设。

在市场上对标国际推动绿色化发展

积极响应“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导向,紧盯国际造船产业发展趋势,研究出台《威海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方案》《威海市绿色工厂评价办法》等文件,指导企业树立绿色造船理念,加快建立高效、清洁、低碳的船舶海工绿色制造体系。搭建威海市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技术研发服务平台,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新能源示范船型,组织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对船舶气体减阻、废热回收再利用等绿色低碳技术实施攻关。目前,招商工业威海船厂交付全球首艘油电混合动力、中国首艘油气混合高端客滚船;威海中远海运重工科技自主开发的氨燃料供应系统,获得全球首张中国船级社船用产品试验证书。截至目前,累计培育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6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家。

在产业上拓展延伸推动多元化发展

为打破单一的传统船舶制造格局,引导企业进军新领域,拓展新赛道,构建多元发展格局。在海上风电装备领域,乳山成功引进明阳智能、远景能源等龙头企业,产品涵盖整机、塔桩、海缆等大部件及变压器、冷却器等关键零部件,形成完整产业链条,跻身全省三大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在海工装备领域,招商工业威海船厂已经交付5座小型海工平台,成功进军小型海工装备市场。在海洋监测装备领域,威海双丰物探设备研发的新型海洋勘探水听器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智真海洋科技研发的水下机器人在近海科考、海洋生态监测中崭露头角,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的看,威海市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基础优势明显,运行态势良好,发展潜力较大。下一步,将深刻把握船舶产业变革趋势和新一轮发展机遇,充分发挥专班的统筹协调作用,完善政策体系,汇聚各方资源,优化产业生态,放大竞争优势,推动全市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责任编辑:范华栋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鲁ICP备15022957号-13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220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01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鲁B2-20120085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