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支架直放颈动脉,逆转血流冲出“堵路”斑块,大幅降低脑栓塞风险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17:42 1013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自强 通讯员 谢小真

治疗颈动脉狭窄时,直接在颈总动脉后穿刺导入支架,临时逆转血流,将脱落的斑块碎片直接冲出体外,从而防止术中脱落的斑块流向大脑,大幅降低可能导致的脑栓塞风险。近日,青岛市市立医院脑科中心东院神经外科为一名不适合传统支架手术(CAS)和外科手术(CEA)治疗的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成功实施逆向血流保护下经颈动脉支架成形术(TCAR),实现颈动脉狭窄的微创血运重建治疗。此次手术系青岛市市立医院首次开展的新术式,它的成功标志着医院在颈动脉狭窄微创治疗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微创加持,开刀与介入相结合

市民赵先生(化名)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多年,此次因短暂性左手麻木发作入院。检查后发现,患者右侧颈动脉重度钙化伴狭窄,亟需手术。

颈动脉狭窄是引发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药物治疗是基础,但重度颈动脉狭窄需行手术治疗。常规治疗方法包括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和经股动脉入路的颈动脉支架植入术(TFCAS)。

患者存在不稳定斑块且合并基础疾病,常规手术可能发生栓子逃逸导致颅内栓塞风险相对较高。多学科讨论后,专家一致决定为患者实施逆向血流保护下经颈动脉支架成形术(TCAR)。

血流逆转,支架无需“长途奔袭”

经过严格评估、精心准备,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唐骁教授指导下,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专家王伟民,东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张继方共同为患者实施手术。

术中通过颈部2-3cm小切口,显露颈总动脉后直接穿刺导入支架,避免以往支架从大腿到颈部的“长途奔袭”所带来的风险,避开一些复杂的血管解剖情况;结合颈动脉支架术和反向流动脑保护技术,临时逆转血流,将脱落的斑块碎片直接冲出体外,从而防止术中脱落的斑块流向大脑,大幅降低可能导致的脑栓塞风险。

手术仅历时1个半小时,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脑缺血症状消失,于第三天顺利出院。

国际水准告别“谈栓色变”

颈动脉狭窄是颈动脉管腔内由胆固醇等物质组成的颈动脉斑块导致的颈动脉局部管腔变窄,多发生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肥胖患者与吸烟者等高危人群。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颈动脉斑块患者近2亿,60岁以上老年人群几乎都有斑块。作为一种常见颈动脉疾病,颈动脉狭窄可能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据悉,逆向血流保护下经颈动脉支架成形术(TCAR)为相关特殊高风险的颈动脉狭窄治疗带来全新、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研究证实,TCAR尤其适用于高龄、解剖结构复杂或心肺功能较差的高危患者。

青岛市市立医院脑科中心神经外科一直致力于神经血管疾病的研究和治疗。逆向血流保护下经颈动脉支架成形术(TCAR)在国内尚属起步阶段,手术的成功开展将进一步完善神经外科“CEA-CAS-TCAR”治疗体系,为高风险颈动脉狭窄患者提供更安全的治疗手段。

责任编辑:管慧晓

李自强

粗糙汉子热心肠,您有事情我帮忙。欢迎爆料,小强帮办,帮您办。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鲁ICP备15022957号-13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220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01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鲁B2-20120085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