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当“采耳”成为潮流,你的耳朵真的需要吗?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17:57

如今,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采耳”“耳部SPA”“洗耳疗愈”等招牌随处可见,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主打“深度清洁”“放松解压”“提升听力”等概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体验。这股热潮的背后,反映出大家对耳朵健康的关注度正在提升。然而,耳朵作为精密而娇嫩的器官,其护理方式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听力健康。今天,我们就从医学科普的角度,聊聊关于“采耳”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耳屎”不是脏东西,别总想着掏

很多人觉得耳屎(医学上叫“耵聍”)是脏东西,必须清理干净才舒服。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耵聍是一种混合物,由外耳道耵聍腺分泌物、皮脂和外耳道皮肤脱落的角蛋白混合而成,它可是耳朵的“天然卫士”,此话怎讲?

• 润滑保湿:防止耳道皮肤干燥。

• 阻挡异物:像一道屏障,协同耳毛阻止灰尘、蚊虫等,防止它们侵入耳道。

• 抑菌抗炎:抑制细菌和真菌在耳道内生长。

• 自洁机制:我们平时说话、咀嚼、打哈欠时,下颌的运动就像“传送带”,会自然地把耳垢从耳道深处慢慢推向外耳道口,最终自行脱落。

因此,绝大多数人根本不需要特意掏耳朵。频繁或不当的掏耳,反而会破坏这种自然平衡,刺激皮肤分泌更多耳垢,甚至把耳垢推得更深,形成堵塞。

采耳热潮背后的“隐形风险”

采耳服务的流行,也带来了不少健康隐患,尤其当操作者缺乏医学背景和规范消毒流程时:

• 工具消毒难保障:镊子、刮匙等工具若消毒不彻底,可能传播细菌或真菌,导致“细菌性外耳道炎”甚至“真菌感染”,耳朵又痒又痛,治疗困难。

• 操作不当易伤耳:耳道弯曲,尽头是薄薄的鼓膜。非专业人员操作时,一旦手抖或顾客突然晃动,可能划伤耳道,甚至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

• 过度清洁反伤身:把耳道掏得太干净,破坏了天然保护层,反而容易干燥、瘙痒,形成“越掏越痒”的恶性循环。

耳朵不舒服,怎么办才对?

如果出现耳闷、听力下降、耳鸣、耳痛、流脓或剧烈瘙痒,说明耳朵可能出问题了。这时千万别自己乱掏,也不要轻信非医疗机构的“清理”,正确做法是:

• 及时就医:前往正规医院的耳鼻喉科。

• 专业处理:医生会用专业的耳内镜等检查,明确问题。对于耵聍栓塞,会使用安全的方法(如冲洗、吸引或精细器械)取出;对于炎症或感染,会给予针对性的药物治疗。

• 避免二次伤害:专业的医疗环境和操作,能最大限度避免对耳道和鼓膜的损伤。

在关注耳部健康的同时,儿童的耳部问题更需特别留意。孩子的耳道更窄、皮肤更娇嫩,表达能力有限,耵聍栓塞、中耳炎等问题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影响听力发育和语言学习。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山东省耳鼻喉医院)是省内耳鼻喉领域的专业医疗机构,拥有先进的诊疗设备和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长期致力于耳、鼻、咽喉疾病的科学诊断与规范治疗。如果您或家人有耳部不适或相关困扰,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帮助,让耳朵得到安全、科学地呵护。

责任编辑:秦聪聪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鲁ICP备15022957号-13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220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01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鲁B2-20120085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