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心梗,很多人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胸痛、突然倒地”的场景。然而,在心梗发作前,身体往往会提前发出一些隐秘的预警信号。这些信号可能表现为左肩、后背、牙龈等部位的疼痛,症状不典型,极易被误认为是肌肉酸痛或牙周问题,从而被忽视或误判。
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结构性心脏病科主任井西波指出,心梗是由于心脏的冠状动脉突然堵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缺血缺氧,最终引发心肌细胞坏死。许多患者在心梗发生前的数天甚至数周,就可能出现一系列先兆症状,尤其是以下6种疼痛,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就医排查,以免错过最佳救治时机。
一、咽喉部烧灼痛
感觉喉部发紧,可伴有胸闷、憋气、大汗等。
二、牙痛或下颌痛
多为钝痛,服用止痛药无效,且与运动相关,处于静止状态时不痛,一运动就疼,休息又能缓解。
三、消化道不适
表现为上腹疼痛、恶心、胃灼热或呕吐,症状容易与胃肠疾病混淆,通常跟心脏灌注不足有关。
四、胸痛胸闷
胸部出现压迫感、闷胀或钝痛,常与心肌缺血有关,反映出冠状动脉血流受限,可能在活动后加重或休息时缓解。
五、上肢和左肩痛
一般为左侧肩膀或者左侧手臂内侧出现钝痛,可能放射到小指和无名指。
六、持续背部疼痛
有些心梗患者的疼痛会放射到后背,出现持续的后背疼痛。
熬夜、久坐、烟酒……
6大因素成为心梗“催化剂”
1.熬夜——心脏过劳
长期熬夜打乱生物钟,易导致血压波动、炎症反应加剧、血管内皮功能受损。
2.久坐——血管变硬
缺乏运动使血液循环变缓,代谢废物堆积,血管弹性下降,为血栓形成创造了条件。
3.高油、高盐、高糖饮食——脂质沉积
“三高”饮食,加上烟酒刺激,促使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飙升,这些物质在血管壁沉积,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4.情绪——血管破裂
愤怒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大量分泌,导致血压急剧升高,可能引发血管破裂(如脑出血)。血压波动易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堵塞心脑血管,导致心梗或脑梗。情绪激动还可诱发房颤、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源性猝死。
5.饮酒——诱发心梗
酒精会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引发心律失常,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易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或急性心肌梗死。
6.吸烟——损伤血管
烟草中含有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大量有害物质。尼古丁会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焦油会损伤血管内皮,让血管变得粗糙,容易形成血栓;一氧化碳会与血红蛋白结合,降低血液的携氧能力,使心肌得不到充足的氧气供应。
心梗发作时,应该怎么做?
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井西波主任提醒,心梗的治疗效果与送医时间密切相关,越早接受治疗,心肌损伤越小,生存率也越高。
一旦心梗发作,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等待救援时,不要慌张、保持镇定。如果手头有硝酸甘油或阿司匹林等急救药物,并且明确自己不对药物过敏,可在救护车到来之前服用。
万一患者失去意识且停止呼吸,周围的人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CPR)。按压时需保持胸外按压的节奏和深度,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到达医院后,医生会根据病情采取一系列紧急治疗措施,比如溶栓治疗或冠状动脉支架手术,以恢复血流,减少心肌损伤。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