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开海后首个凌晨:“鲜”抵泉城!济南“海老板”竞逐“第一口鲜”

壹现场 13:04 4537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泊升 刘臣 马玉姝

9月1日12时,随着黄渤海休渔期结束,山东沿海千帆竞发,渔民们争相撒下开海后的第一网。而在数百公里外的济南海鲜大市场,一场围绕“第一口鲜”的竞逐也拉开了序幕。

从9月1日深夜到9月2日凌晨,济南鲁海海鲜老板吕智军不停跟进自己的物流信息,眼里满是期待,“从之前十几个小时骑摩托车送海鲜到济南,到现在4小时就能从沿海运到市场,变的是速度,不变的是开海时的那股劲儿”。

(开海后,吕智军难掩笑容)

夜等“鲜”来:

市场里的忙碌与期待

9月1日晚11点,济南海鲜大市场的商户们陆续到岗。相较于白天的规整,此时的市场多了几分热闹。商户们擦拭着柜台、检查着供氧设备,时不时抬头望向市场入口的方向,那里是海鲜货车必经之路。

“烟台那边的车上高速了,估计凌晨1点能到市场。”员工的电话让吕智军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他起身下楼,走到负一层的批发区,自己经营的店铺早已灯火通明,几个员工正忙着将空筐子摆到门口,水箱里的水也已更换一新。

“开海后的第一车货,容不得半点马虎,死蟹、残蟹必须全挑出去。”吕智军一边说着,一边拿起网兜在水箱里试了试水流,“水温得控制好,这样螃蟹才能保持活力。”

市场另一侧,恒悦水产的老板付安龙正对着账本核对订单。这位青岛汉子脸上带着疲惫却难掩兴奋。“从白天忙到现在。”2008年付安龙从青岛来济南打工,跟着师傅学卸货、分拣、算账,现在终于有了自己的海鲜生意。

付安龙准备接开海后的第一批货)

此时的市场里,类似场景随处可见。王会水产的员工们正忙着给货车预留停车位,老板王会则去了日照岚山的码头上,准备亲自将海鲜运回济南。

9月2日零点,市场里的人越来越多。有零售商户提前来“踩点”,也有物流公司的工作人员检查车辆冷链设备。吕智军坐在店铺门口的小马扎上,和隔壁商户闲聊。突然,远处传来货车的鸣笛声,人群瞬间骚动起来,大家纷纷伸长脖子张望,直到看到货车车身上的字样,才笑着散去——那是别家商户的货。

“急啥,咱们的‘主角’马上就到。”吕智军笑着安抚员工,朝着入口的方向又走了几步。

抢“鲜”时刻:

卸货台上热火朝天

9月2日凌晨1点,一辆烟台牌照的货车缓缓驶入济南海鲜大市场,拉开车门的瞬间,一股带着海水气息的凉意扑面而来。

“快,搭把手!”吕智军朝着员工喊,自己率先跳上货车车厢,抱起一筐梭子蟹就往下递。

车厢里,一个个泡沫箱整齐码放,员工们分工明确,有人负责卸货,有人拿着电子秤称重,有人将鲜活的梭子蟹倒进水箱,还有人忙着给预订客户打电话。吕智军则守在分拣台前,拿起一只梭子蟹捏了捏蟹壳,又翻开蟹脐看了看,“这蟹子肥,你看这蟹黄,足斤足两”。

就在吕智军的店铺忙得不可开交时,付安龙的恒悦水产也迎来了第一车货。

凌晨1点半,一辆来自青岛的货车停在店门口,车厢里装满了明虾。“先把明虾卸下来,衡水的客户等着呢。”

付安龙指挥着员工,自己则拿起计算器算账。“明虾能出四五百斤,梭子蟹分大小档,皮皮虾普通的每斤在30元左右……”他一边算,一边在账本上记录。

市场里的小三轮此时成了最忙碌的“交通工具”。零售商户们骑着小三轮穿梭在各个店铺之间,在市场里进进出出,车斗里堆满了刚批发的海鲜。 市场外送货的货车前,等候多时的商户一拥而上,搬运着自家的货物。

凌晨3点,吕智军的第一车梭子蟹已出手大半。他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给自己倒了杯热茶。“平常一天也就卖三千斤螃蟹,开海后估计能卖到四五千斤,爬虾也得卖两千斤。

另一边,付安龙终于忙完了第一波发货。他看着工人将最后一箱明虾搬上物流车,长长舒了口气。“这才刚开始,开海季每天都得从晚上10点忙到第二天上午10点。”他说,中秋节前的这段时间是海鲜销售旺季,到时梭子蟹一天能卖1600斤,虾类也得卖1000多斤。

“鲜”入万家:

“第一口鲜”奔赴餐桌

9月2日清晨5点,济南海鲜大市场的零售区热闹了起来。不少市民专门早起,就为了买开海后的“第一口鲜”。市民李女士提着菜篮子,在各个摊位前转悠,“每年开海都来买梭子蟹”。

市场里,像李女士这样的市民不在少数。有人买了海鲜直接去市场二楼的加工餐厅,等着品尝最新鲜的美味;有人则小心翼翼地将海鲜装进保温泡沫箱,生怕路上颠簸影响了口感。

上午8点,吕智军简单休息后,又开始准备起直播卖货。“相比往年,今年开海后海鲜的价格实惠,拿梭子蟹为例,目前市场零售每斤30元起步,去年则是40元一斤。”受开海影响,他的直播间相比往常多了不少人。

此时,付安龙正在给店里的海鲜补货。他看着货架上满满当当的梭子蟹、明虾和皮皮虾,脸上露出笑容。“凌晨这么一‘折腾’,梭子蟹就卖了1000多斤,明虾也卖了数百斤。”付安龙说。

远在数百公里外的王会,也终于在日照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产品。“这次在岚山收的鱼都挺好。”王会拿出手机给老客户发消息,“新鲜鲅鱼即将到达济南,要的抓紧。”

每年开海季,王会基本都在沿海和济南之间奔波,自己去码头收货,能挑到最好的货,价格也实惠。

“鲜”望满满:

“海老板”们把生意做到全国

9月2日上午10点,济南海鲜大市场的客流高峰暂且退下。吕智军终于有空歇一歇,他看了一下直播后台的数据,感到满意。

“从凌晨1点到现在,梭子线卖了3500斤,爬虾卖了1200斤,比平常多了不少。”他说,开海对于海鲜人来说,就像农民迎来丰收季,“忙活了小半年,就等着这时候。”

“现在不光做线下生意,线上也得跟上。”吕智军开海后每天都会直播卖海鲜,“昨天直播了两个小时,卖了500斤梭子蟹,效果不错,不少四川、重庆的客户下单。”

另一边,付安龙也在核算上午的收入。

“梭子蟹卖了1000多斤,明虾卖了400斤,皮皮虾卖了200斤,收入比平常翻了一倍。”他笑着说,再过一个月就是中秋,到时候生意会更好,梭子蟹和虾类的销量还会最少翻一番。

“明天我还去岚山,那边的鲅鱼和鲳鱼数量多。”王会则在店铺里和渔民视频通话,商量着下一趟收货计划。

开海第二日,越来越多的海鲜从山东沿海运抵济南,济南海鲜市场也将迎来更加热闹的时刻。在这场“竞逐”第一口“鲜”的大戏中,吕智军、付安龙、王会等“海老板”们,用他们的热情和努力,让济南这座内陆城市充满了浓浓的海的味道。

责任编辑:于泊升

于泊升

一生温暖纯良,不舍爱与自由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刘臣

无论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要思考。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鲁ICP备15022957号-13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220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01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鲁B2-20120085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