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君
在临朐县柳山镇,一笔5570万元的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正以“和韵田园”乡村振兴项目为载体,在10个村庄、2.2万群众的生活里写下“蝶变”故事。
9月23日下午,“福彩圆梦·益路花开”公益金使用项目采风活动来到柳山镇,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山东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共同为柳山镇困难群众带来了价值3.8万元的爱心物资。
这个2023年获批、2024年底全面完工的项目,总投资1.9225亿元,实施32个子项目,不仅在2024年1月国家中期评估、2025年2月终期评估中斩获“双A”,更让革命老区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跨越,走出了一条有特色、可持续的乡村振兴路径。
产业造血:公益金撬动数智农业“富民引擎”
“以前在家带孩子没收入,现在在蓝莓园上班,每月能拿3000多,中午还能回家照顾娃。”柳山镇侯家河村村民王荣口中的“蓝莓园”,正是福彩公益金重点支持的“丰年年”数智蓝莓产业示范园。这个占地600亩的园区,依托公益金及配套资金投入近1700万元,新建27栋日光温室,引入北大农业研究院技术支持,用智能温控、物联网监测等数智化手段,让蓝莓提前4个月上市,年产值达8000万元以上,比传统种植多增收2000万元。
为让产业红利惠及更多村庄,柳山镇还创新“飞地抱团”模式,利用公益金及配套资金新建日光温室27栋,带动社会资本建起4处产业园、200余栋温室,形成规模化蓝莓产业集群。“我们实现了‘一地生多金’,村民有租金、息金、薪金,村集体有股金。”园区负责人李鹏杰介绍,目前项目已带动10个村集体年增收68万元,周边群众累计增收超600万元,每年还培训500名农户,带动新建13栋日光温室,让“家门口的产业”成为百姓稳定增收的“铁饭碗”。
民生暖心:从“后进村”到“幸福家园”的蜕变
“80岁以上老人吃饭不要钱,60到80岁只花2块,这幸福食堂真是办到了我们心坎里!”在柳山镇洪山村惠民综合体的“幸福食堂”里,村民们的称赞不绝于耳。这个2023年6月启动、半年就投用的综合体,是福彩公益金助力民生的缩影——食堂采用“集体拿一块、政府奖一块、爱心人士捐一块”的筹资模式,既解决了老人“吃饭难”,还为村民红白喜事提供低价服务。
更让村民安心的是“一键呼叫”服务。洪山村将227户795人划分为3个网格,为60岁以上的老人安装一键呼叫服务器,实现“群众按键、5分钟上门”;通过远程视频系统对接县医院、法律援助中心,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问诊、咨询法律问题。“以前我们是‘后进村’,路窄环境差,现在绿化带都是村民自发管护。”村党总支书记杜学成笑着说,如今的洪山,道路硬化了、路灯亮了、公园建了,从“意见村”变成了“模范村”,村民解全梅的话道出心声:“村里美了、群众富了、人心齐了,这都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治理提效:公益金助力构建长效服务体系
“项目不是‘一建了之’,而是要留下能长久惠及群众的治理体系。”柳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茂亮的话,点出了“和韵田园”项目的深层价值。两年间,福彩公益金不仅撑起基础设施建设:硬化道路71条、新建桥梁12座、安装路灯1100余盏、打造10处惠民公园,更推动全镇新建9处惠民综合体,织就“覆盖全面、响应高效”的基层服务网络。
在洪山村的网格管理台账上,每一户村民的情况都被分类标记,精准对接需求;在“丰年年”园区,技术培训、就业帮扶形成闭环,让产业红利持续释放。“我们精打细算用好每一分公益金,就是要让项目成果留得住、能发展。”杨茂亮说,如今的柳山镇,不仅有宜居的环境、兴旺的产业,更有群众主动参与振兴的热情,这正是福彩公益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生动实践。
从蓝莓园里的智能监测屏,到幸福食堂的暖心餐桌;从“后进村”的旧貌换新,到2.2万群众的笑脸盈盈。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在柳山镇写下了“为民、惠民、利民”的生动答卷。这场跨越两年的乡村振兴实践,不仅为柳山镇铺就了宜居宜业的和美之路,更成为乡村振兴的“老区样板”。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