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写作|“卧游”天下景观

写作 10-15 1090

文|郭瑞三

所谓“卧游”或称“神游”,是指足不出户,在家借助文字、画册、视频和个人的想象力,循图索骥领略山川人文胜景,以达到开拓眼界、增知悦性的目的。

我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景色秀丽,国门之外也是胜迹遍布。千百年来,众多旅行家、文人学士足迹踏遍五湖四海,写下了大量探幽访胜、寻求知识的游记作品。我收有不少这类书,现已初步形成一个藏书系列。近两年,我乐得老僧坐定,凝目运思,在大千世界里尽情“卧游”。

我读冯之丹的《西非八国漫记》,结识了喀麦隆火山、黄金海岸、撒哈拉大沙漠的神奇;我读陈从周的《帘青集》,感受到了西湖刘庄的“水竹宜人”和江南水乡的“软风柔波”。我还爱读老舍先生的文章,他是北京旗人,一生礼赞济南的散文达25篇,比写北京的还多。他在《吊济南》一文中说:“讲富丽堂皇,济南远不及北平;讲山海之胜,也跟不上青岛。可是除了北平青岛,要在华北找个有山有水,交通方便,既不十分闭塞,而生活程度又不过高的城市,恐怕就得属济南了。况且,它虽是个大都市,可是还能看到朴素的乡民,一群群的来此卖货或买东西,不像上海与汉口那样完全洋化。它似乎真是稳立在中国的文化上,城墙并不足拦阻住城与乡的交往;以善作洋奴自夸的人物与神情,在这里是不易找到的。这使人心里觉得舒服一些。一个不以跳舞开香槟为理想的生活的人,到了这里自自然然会感到一些平淡而可爱的滋味。”此文写于1938年1月,正是倭寇侵华即“灰色的济南”时期,老舍先生这些暖心的文字,让我们跨越时空感受到了济南淳朴的民风和众志成城抗敌御辱的信心和力量。

我“卧游”采取的主要方式是读书,通过读书拉近与实景的距离,求得恍若真游、俨如有睹的效果。因此对这类书的选择,尽量内容丰富,资料扎实,在写法上描摹和诠释并用,使一书在手,整个景区历历如在眼前。1987年5月,陕西法门寺塔下地宫出土佛指骨等千件稀世文物,地方史志专家梁福义先生“八下扶风,五进法门寺”,编写出版了《法门寺纪事》,此书“大事不漏,小事集锦,趣味翔实,可读性强”,受到佛学界和广大文物爱好者的欢迎,1991年《人民日报》(海外版)予以连载。我认为这是一本理想的景观书,于是果断邮购收藏。这本书可以说是对法门寺的兴衰荣废,真身宝塔的毁建起落,闻名中外的青铜器,以及流传久远的苏若兰与窦滔爱情故事,宋巧姣法门寺告御状的历史传说,均作了系统介绍,可作导游,可提供文史资料,谁会不喜欢呢!

我上面说这些,并不是只强调“卧游”,而贬低现场实践活动。“卧游”长学问,实践出真知,二者各擅胜场。今年夏初,我去了一次有“九朝古都、八代陪都”之称的洛阳,当时主要目的是寻访李格非《洛阳名园记》里的十九处名园还有没有,现在何处。李格非是山东济南人,女词人李清照之父,北宋熙宁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工词章,《洛阳名园记》是其代表作,为我国第一部名园记专著,影响深远。他在文章中阐述洛阳名园的兴废是洛阳盛衰的征兆,而洛阳的盛衰又是观察国家“治”与“乱”的窗口,这种家国之思,曾使好几代人感慨不已。

我到洛阳第一天就去了中国国花园。彼时,牡丹盛花期已过,我向公园老师傅询问李格非记载的那些名园,他们一脸茫然。第二天我在老城十字街吃“水席”,后去街对面一家老书铺看书,从一位正在找书的老先生口中获知:“《洛阳名园记》所记十九处名园都在宋代以前,自富郑公始而终于吕文穆,全是公卿家园圃即私家花园,唐朝以后这些名园就毁坏了。”一听老先生说古就知道是个学问人。他热心提醒我,“已找不到旧园影子了!可买本新版的《中国历代造园文选》《中国风景园林文学作品选析》,其中收有四篇李格非的名园记”。多么可敬可佩的老人啊!洛阳寻园无望后,我专注游览,先后观瞻了奇伟崇峻的隋唐洛阳城、中国佛事活动中心白马寺、白居易晚年归隐处香山寺和洛阳市博物馆,深感洛阳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近些年的古城改造升级,也尽显汉唐建筑特色,不愧是中国古史的一个缩影。

归来后,我又搬出华艺出版社的《华夏纵横》四卷本开始“卧游”,希望对洛阳历史名人及其遗址仔细做番检索,可收获不大。倒是洛阳老先生告诉我的两本书从书店如愿找到,我高兴,对家乡文化名人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我可以写篇较完整的读后感了。

责任编辑:车向平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鲁ICP备15022957号-13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220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01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鲁B2-20120085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