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人文|林济青:老舍登上大学讲堂的引路人

青未了 10-15 1025

文|李耀曦

林济青曾先后担任齐鲁大学校长与国立山东大学校长。无论在济南还是青岛,林济青都与老舍有交集。在老舍的济南朋友圈中,林济青当数第一人。这是个被历史埋没的传奇人物,如今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其详细身世经历以及在教育界的诸多作为了。

林济青任齐大代理校长

林济青,又名林则衣,山东莱阳人,父亲名衣德风,外祖父名林青山。林青山,山东栖霞人,曾任登州基督教堂首任长老,后于1876年来济南谋生。待其立住脚后,便招女婿衣德风一家也同来济南,于府城东关新东门外落脚。当时新东门外还是沟渠纵横、人烟稀少之地。

翁婿二人开垦了一块闲荒地,以种地植藕并放养奶牛为业,家境渐至小康。林青山个性强悍,其间曾因组织抗税遭官府缉捕,躲到东关共和医道学堂传教士、美国人戴维斯家里住过一年多。共和医道学堂后搬到南关广智院街,成为齐鲁大学医学院。戴维斯则成为齐鲁大学教务长,汉名“德位思”。

林济青1906年潍县广文学堂毕业后赴美留学,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文学士学位。1910年归国后由济南去陕西谋职,在西安高等学堂任英文教习。次年辛亥革命爆发,因救助革命军有功,1912年再度被公派赴美留学,获美国里海大学工程学硕士学位。1917年归国后曾任济南基督教青年会干事长,齐鲁大学地质系教授。1926年任青岛私立大学教务长。1928年重回齐鲁大学教书。

1929年10月,齐鲁大学因向教育部申请注册立案未果从而引发学潮。学潮中校长李天禄被迫宣布辞职。1930年1月爆发工潮,导致齐大文理学院关门停课、学生回家。在此危急时刻,林济青被校董事会推上前台,以齐大文理学院院长的身份,代理齐鲁大学校长。

林济青走马上任后,从燕京—哈佛学社为齐大申请到一大笔美元资助基金。据说分配到文理学院名下的就有二十万美元,而且每年都会拨付一定额度。林济青用这笔资助基金,为齐大图书馆购置了大量古籍善本图书,成立了齐大国学研究所。此后更是四处延揽人才,到校后即为国学研究所研究员,其薪水也用美元基金支付。

老舍就是齐大代校长林济青赴北平聘请来的。与老舍同时应聘而来的还有另外五六位京津学者名流,如王长平、郝立权、余天庥等人。到校之后,王长平出任教育系主任,郝立权出任国文系主任,余天庥出任历史社会系主任。林济青这一改革举措,实现了齐大文理学院的“改朝换代”,打破了此前洋传教士一统齐大的局面。

老舍中原大战中南下

1930年7月中旬老舍冒着酷暑来到山东济南。

老舍在文章中说:“到济南来,这是头一遭。挤出车站,汗流如浆,把一点小伤风也治好了,或者说挤跑了。”此时齐鲁大学已经放暑假,外教们都到青岛海边度假去了。林济青闻讯后,赶忙给出租车行打电话,自掏腰包租赁了一辆洋马车前往火车站接驾。

洋马车在当时被济南人称为“轿子车”,是一种舶来品,如今已经看不到了。这种欧式载客马车,胶皮车轮,车厢装饰精美,行驶平稳轻快。若论挡风遮雨、乘坐宽敞舒适,可比人力洋车强多了。那时济南大户人家,也常常租赁这种洋马车出行游玩,以彰显气派。

林济青坐着租赁来的洋马车赶到车站,从争相兜揽生意的车夫包围圈里救出老舍。待一切收拾安顿停当,车夫马鞭一甩,洋马车驰离火车站,一路颠簸着向齐鲁大学奔去。

按照事先约定,老舍本应暑假之前就可到达济南。

1930年春天,林济青赴北平公干时就曾亲自登门拜访过老舍。当时老舍借住在北平烟筒胡同原北京师范同学白涤洲家宅中。林济青回济南后又发电报催促,并派专使手持电文再次登门恭请。但老舍却迟迟未至,究竟是何种原因呢?原来是爆发了中原大战。

当时,蒋、冯、阎中原大战,数十万大军陈兵津浦线。济南黄河铁路大桥被攻守军队两次毁坏,导致津浦铁路中断。老舍迫不得已,走海路绕道青岛,换乘胶济铁路火车,经过连续几个昼夜的辛劳奔波,才在大战硝烟未熄之中抵达济南。山东省档案馆现存1930年6月20日老舍复林济青信件一封,揭开了这个奥秘。信中说:“我是七月战事稍定便去,请放心!如路费不能由校出,请从将来我的薪水中抽寄一部分来,因为走海是要多花几个钱的。”

洋马车奔驰了二十多华里,来到位于济南府南关圩子墙外的齐鲁大学校园。此时天色已晚。进校门下车后,林济青在校办公楼一层宴会厅为老舍接风洗尘,两人对酌了几杯,然后安排老舍在办公楼二层中国教员单身公寓下榻。

林舒携手配合默契

暑假过后,齐大秋季开学了。

齐大校园又重新热闹起来,浓荫笼罩下的林荫道上,出现了男女学生行走闪动的身影,康姆堂塔楼上传来悠扬的钟声。校办公楼前布告栏里张贴出“新职员之介绍”:“舒舍予,北平人,北平师范毕业,曾任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华文教师,现任本校国学研究所文学主任兼任文学院文学教授。”

老舍在文学院国文系所开课程,计有《文学概论》《欧洲文艺思潮》《世界名著研究》《小说及作法》等四五门课程。因为老舍也是在国学研究所拿薪水,除了这些新文学课程之外,老舍还有《三礼研究》和《修辞学》两门国学研究课程。

老舍在国文系开讲新文学课,大受青年学生们的欢迎。除课堂讲课之外,老舍还经常应邀举办课外讲座。1934年2月24日晚,老舍在齐大柏根楼333号教室举办了一次讲座,题为《我的创作经验》。据当年国文系学生张昆河回忆:化学楼柏根楼三层阶梯大教室里坐满了学生,就连窗外楼道上都挤得水泄不通。这在原本学生人数很少的齐鲁大学,堪称奇观。

林济青代理齐鲁大学校长期间另一重大改革举措,是召集文理医三学院联席会议,创办新校刊《齐大月刊》。由三个学院各选派两名教师和两名学生代表,组成十二人的编辑委员会。会议共同推举老舍担任月刊编辑部主任,主持日常编辑工作。显然这主要还是林济青的意思。

除此之外,林济青还曾委托老舍代理文理学院院务。

齐大学生刊物《齐大旬刊》1933年12月25日第4卷第12期上曾以《林院长因公赴平事毕返校》刊登消息。其曰:“本院院长林济青先生于本月10日因公赴平,院务暂由舒舍予先生代理。至平数日,一切事物业已办理清楚,于本月十五日归来云”,足见林济青对老舍之信任与倚重。

青岛山大校园再重逢

自1930年至1934年,林济青一直担任代理校长角色。1934年齐大暑假之中,校董事会终于做出决议,任命林济青为齐大校长。但林氏经过三年多的工作,上任没干几天就急流勇退,宣布辞职。而老舍由于遭到国学派的非难与排挤,则在放暑假之前就提交了辞呈。

1934年秋天,老舍接受了校长赵太侔的聘书,赴青岛国立山东大学执教。1936年夏天,赵太侔辞职。林济青赴青岛,接任校长一职。林济青任校长之后,很想有一番作为,曾多次登门拜访老舍。当时老舍已经从山大辞职,并曾登报声明。他是与前任校长赵太侔共进退,故而婉言谢绝了林校长的挽留。

离开青岛山大后,老舍与林济青渐行渐远,似乎再也没有交集。但不管后来究竟如何,林济青对老舍而言,都是曾有知遇之恩的人,一位令他难以忘怀的故友。

(作者为济南文史专家,中国老舍研究会理事)

人文版投稿邮箱:qlwbxujing@sina.com


责任编辑:徐静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鲁ICP备15022957号-13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220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01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鲁B2-20120085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