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枣庄市薛城区金融稳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金融活水润沃野,零碳产业促振兴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12:29

为深入贯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双碳”目标,枣庄市薛城区以优质产业项目为纽带,联动金融机构创新“好品金融”服务模式,推动沙沟镇石榴・蓝莓零碳产业园落地建设。该项目由山东十里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实施,经薛城区政府精准包装为“现代设施农业零碳产业园”项目,成功对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贷支持,获批项目贷款2.1亿元,目前已放款1.7亿元,成为金融赋能乡村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的典型范例。

近年来,国家持续推进智慧农业、绿色农业发展,枣庄市获批以“创新引领乡村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薛城区依托“冠世榴园”全国最大石榴种质资源库、沙沟镇蓝莓种植基地等优势,亟需破解农业设施落后、产业链短、低碳转型资金不足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沙沟镇石榴・蓝莓零碳产业园项目应运而生,既响应 “双碳”“智慧农业”等国家战略,又紧扣薛城“高端高质高效” 农业发展定位,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载体。

零碳引领的智慧农业融合标杆

项目选址沙沟镇岩湖村,总投资 2.65 亿元,核心构建 “种植 + 零碳 + 智慧 + 文旅” 四维体系:一是建设 421 亩现代化种植区,含玻璃连栋温室1.66万平方米、双膜拱棚 8.4万平方米、太阳能可控日光温室6万平方米,配套组培室、冷库等设施,栽植成年石榴树3840株、蓝莓树9.174 万株;二是打造零碳能源系统,安装5.9MWp光伏发电系统与1座储能电站,保障园区能源自给并实现低碳输出;三是实施生态治理,对周营沙河(5.3公里)、杨庄沙河(4.5公里)进行清淤、护坡及绿化,形成生态廊道;四是搭建智慧农业平台,集成物联网监测、精准种植、产品溯源等功能。项目建成后,年产种苗130万株、石榴10.08万公斤、蓝莓22.93万公斤,年均发电量774.71万kWh,实现“一二三产融合、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好品金融精准破解融资难题

枣庄市薛城区以“好品金融”为抓手,推动金融资源与优质产业项目深度对接:一是政府精准包装,聚焦项目“零碳 + 设施农业”特色,将其打造成符合农发行信贷导向的标杆项目,强化政策衔接与风险保障;二是农发行定向赋能,针对项目前期投入大、回收周期长的特点,给予2.1亿元项目贷款支持,贷款期限13年(含2年建设期),本息总计28050万元,重点覆盖光伏系统、智能温室、河道治理等核心工程;三是高效推进放款,目前已累计放款1.7亿元,保障项目一期智能玻璃温室、光伏日光棚等主体设施完工,二期配套工程有序推进。

激活乡村振兴多元价值

经济效益显著:项目年均营业收入3954.77万元,年均净利润1002.53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6.90%(税后),投资回收期10.79年(含建设期),同时带动石榴深加工、农业观光等关联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价值。

生态效益突出:光伏发电系统年均节约标准煤2343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418吨;河道治理清淤56.2万立方米,种植水质净化植物5.62万平方米,有效改善区域水环境,形成“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廊道。

社会效益扎实:项目为岩湖村、张庄村等周边村庄提供 140余个就业岗位,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带动每户年均增收 5000元以上,巩固脱贫成果;同时推广组培快繁、物联网种植等技术,提升当地农业现代化水平。

构建金融助农新路径

一是精准对接产业需求,聚焦“零碳 + 智慧农业”细分领域,金融资源定向支持优质项目,破解农业重大项目融资瓶颈;二是强化政企银协同,政府统筹规划与风险保障,银行创新信贷产品,企业高效落地实施,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合力;三是坚持绿色融合导向,将低碳发展与产业振兴结合,通过“农业 + 新能源 + 文旅”模式,激活乡村生态、经济、社会多元价值,为县域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薛城方案”。

责任编辑:张如意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鲁ICP备15022957号-13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220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01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鲁B2-20120085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