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 沙元森
选题来自今日头条头条精选项目
据红星新闻报道,8名出国务工男子,在踏上异国土地之后没有看到想象中的“酒店装修工地”,而是直接被送进了高墙铁网环绕的诈骗园区。其中4人虽侥幸脱身,但也付出了惨重代价,最惨的陆某被四次转卖,家人支付了28万元的“赎金”才将其救出。其他四人至今仍深陷异域,家人收到了“赎金”指令,却不知人在何处。
这些场景或许不如荧幕上的剧情曲折离奇,但是因为真实更震撼人心。这个案例给意欲出国务工的人员再次敲响了警钟——国外不是“淘金天堂”,出国务工之前要充分考虑潜在风险,千万不要“孤注一掷”。

离奇的案例大多始于平常的开局。“金边酒店装修,急需10多名木工。”8月上旬,这条出现在微信工作群里的“招工信息”,对在工地做木工的陈某等人充满了诱惑。发布信息的是王某俊,他称信息来自在柬埔寨务工的旧相识余某。
于是,一个看起来相当可靠的团队迅速组成了,8人均为男性,其中6人有出国务工经历。他们经验丰富,本以为这是一次普通的海外劳务派遣。陈某的妻子说丈夫曾去过老挝等地务工,陆某的父亲说,他父子俩去年也曾到老挝务工从事木工,熟练的技术工工资每天600元到800元不等。事后再看这个缘起,不得不说“经验主义”害死人,因为有过出国务工经验,他们就想当然地认为自己轻车熟路,出国赚钱很容易。
没有经过正规靠谱的中介,仅凭一个“旧相识”的信息,这个团队就出发了。一行8人出了金边机场就遭遇“变卦”,被直接带往西哈努克港。手机被没收,专人看守,暴力殴打……几乎所有被骗入园区的人都会经历的情节,他们也经历了。其中3人因为不会打字,不能承担电诈任务,被老板认为“不合格”,侥幸获得“退货”回国的机会。而陆某的经历最曲折,他被转卖4次,在被困25天后获救回国,家人为此累计花费28万元。陆某是悲惨的,也是幸运的,毕竟同去的另外4名伙伴至今下落不明。
据红星新闻报道,大英县、成都市新都区、广汉市警方接到报警后,已经立案侦查。
中国警方对电诈一直采取高压严打的态势,打击治理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目前境外电诈犯罪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不少境外诈骗分子以“高薪招聘”等为诱饵吸引境内人员出境。电诈手段迭代翻新,花样百出,不要说劳务务工人员容易上当受骗,就是一些中产精英人士也难免有“大意失荆州”的时候。

电诈犯罪已成为世界公害和全球社会治理难题,我国公民被骗至境外后失联、被困案件时有发生,打击电诈还需持续加压,不断升级。从过往一些案例可以看出,诈骗分子目标越来越精准,手段越来越专业,打击电诈必须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有关部门应当以专门的队伍、专业的技术,推进打击电诈的专项行动。
无论电诈分子多么狡猾,总是要通过电信网络实施诈骗,所以,必须继续强化行业监督,堵塞监管漏洞,争取在第一时间拦截诈骗信息,尽快把反诈信息精准推送给相关人员。同时,还要管好人员流出通道,对一些未经正规中介渠道流向境外的劳务务工人员,要做好资料审查和信息追踪。管好信息管住人,打击电诈才能更富成效。
电诈可怕,但是也可防,作为守法公民,在出境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不要一看到“高薪招聘”“包吃包住”“报销机票”就眼红耳热。只有自身安全防范意识足够强,才不会给电诈分子可乘之机。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