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水已“油漆绿”还不算污染,如此强词夺理难以自洽

洋葱快评 昨天15:41 2399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 张泰来

“湖水呈‘油漆绿’是蓝藻爆发,并非水污染”。近日,有网民反映滇池部分区域湖水呈现异常绿色,如油漆状,怀疑湖水被污染。面对媒体追问,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工作人员做出如是回应。蓝藻爆发不是水污染,这一论调引发争议。

网传视频显示,滇池的部分水域湖水呈现深绿色,水体浓稠,有絮状物。爆料博主称,无风时,湖水还有“非常难闻”的臭味。看到这些,不需要多么专业的知识也能判断,这片湖水不正常,极有可能是出现了污染。

滇池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回应证实了这一判断。蓝藻爆发,指淡水水体中蓝藻、绿藻等藻类因富营养化异常增殖形成的生态现象。也就是说,一旦蓝藻爆发,就说明湖水水体已经富营养化严重。水体富营养化,有个专业的称呼叫作“水华”。

不管是基于公众的朴素认知,还是专业分类,水华都属于水污染,这一点毫无疑问。事实上,当地多年来在治理滇池时,也把抑制水华当作重要内容。现在,蓝藻都爆发了,水都发出异味了,工作人员竟然说不是污染,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如此罔顾事实,意欲何为?

工作人员如此回复,可能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急于撇清责任。反正并非所有人都熟知环保知识,不少人甚至在这一领域存在知识盲区,不如索性利用这一特点,抛出专业术语,以达到转移矛盾的目的。

二是,工作人员可能真的没把水华当回事。工作人员称,滇池湖水长期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水里一直有蓝藻,“出现特殊情况就会上浮”。这是否意味着,滇池蓝藻爆发并不少见,以至于工作人员早已经司空见惯?

这一点,有数据为证。生态环境部去年6月份发布的一则督察通报显示,2023年,滇池发生蓝藻水华62次,去年至少发生了22次。而据工作人员表示,今年以来,滇池只发生过这一次水华,而且“量相对较少”。或许,在工作人员看来,他们的工作实在是大有成效。前年、去年那么严重的水华,今年才不过发生了这一次,有什么大不了呢?

不管是出于哪方面的原因,工作人员如此混淆视听,都说明当地可能并没有真正对蓝藻爆发引起重视,在治污方面存在某种麻痹心理,这显然不利于滇池的长期治理。

治理滇池,当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一点无庸置疑。不过,要看到,滇池治理还没有完全达标,依旧任重道远,还需要继续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治理工作,而不是只看到成绩看不到问题,或者因为问题长期存在,就习以为常。有污染就正视现实,不能巧舌如簧。否则,这样就能轻松过关,哪里还有推动治污的动力。

责任编辑:张泰来

张泰来

关于交警交通方面的新闻欢迎交流。有好故事,我请您喝茶!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鲁ICP备15022957号-13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220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01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鲁B2-20120085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