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潍坊2.9万随迁子女“应入尽入”,实现家门口上学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11:12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雪婷

10月31日下午,潍坊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询问新闻发布会。会上,潍坊市教育局副局长宋炳华就“外来经商和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难问题”整改情况答记者问。宋炳华表示,保障每个适龄儿童平等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畅通随迁子女就近入学渠道,是教育部门践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承诺的分内职责。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后,市教育局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攻坚,聚焦“保障有力、服务高效、入学便捷、成长暖心”四大方向推进落实。

健全保障机制,筑牢就近就便入学“政策基石”

始终锚定“不让一个随迁子女掉队”的目标,从政策落地与学位供给两端精准发力。

严格督促各县市区落实“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入学政策,通过简化证明材料、拓宽入学路径,确保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都能入读公办学校,对公办学位不足的情况,通过政府购买民办学位保障入学。

打破部门数据壁垒,建立随迁子女学位需求“动态数据库”,精准研判城区流入数量、分布区域及就学需求;同步指导各县市区通过盘活闲置校舍、优化班额配置、整合教育资源等方式扩充学位,仅奎文、潍城、高新3个核心城区就新增学位1.1万个,为就近入学提供坚实支撑。

拓宽宣传渠道,搭建政策咨询“直通桥梁”

为让政策红利精准触达每一户随迁家庭,市教育局构建了“立体式”宣传咨询体系。市、区两级教育部门联动办公,通过公布专线咨询电话、社区张贴政策海报、微信公众号推送解读短视频等形式,实现政策宣传全覆盖。

创新建立学籍管理“首席咨询师”制度,全市1000余所中小学学籍管理员联系方式全部公开,确保学籍注册、转学、休学等咨询“一次性讲清、零反复转接”。

同步成立中小学招生服务中心,选派专业力量坐班答疑,切实缓解家长入学焦虑,让政策咨询更高效、更暖心。

优化入学流程,打造便捷服务“教育样板”

以“让数据多跑路、家长少跑腿”为导向,全面升级入学服务。所有县市区均建成义务教育入学网上报名平台,实现7部门23项数据共享,真正实现“零证明”“网上办”。

针对转学学位查询难题,研发了“潍坊市中小学转学信息动态地图”,家长通过“潍坊教育微服务”公众号即可实时查询空余学位及学校位置;科学划分招生范围,在中心城区2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推行“小学直升初中”机制,随迁子女无需额外提交材料即可平稳升学。

对学位紧张的热点学校,建立周边学校“缓冲区”机制,如奎文区为日向友好学校划定2所“备选校”,潍城区将区实验小学服务半径扩大0.5公里、多接收50名随迁子女,高新区新增凤凰学校等3所学校接收随迁子女,最大限度满足就近入学需求。

深化教育关爱,夯实成长成才“公平底色”

不仅保障随迁子女“有学上”,更致力于让他们“上好学”。健全全员家访、育人导师、学情会商、精准资助及课后服务体系,推出“多孩同校就读”政策,确保随迁子女与本地学生在教育教学、评优奖励、贫困救助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杜绝差别化对待。

以集团化办学为抓手,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实现随迁子女集中学校全覆盖。如奎文区组建11个教育集团,推动13所薄弱学校与优质校结对,选派64名骨干教师赴随迁子女集中学校任教;潍城区通过基金会向3所集团化学校捐赠90万元改善办学条件,300余名随迁子女直接受益,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随迁家庭。

随迁子女“应入尽入”,教育服务满意度大幅提升

通过上述举措,潍坊市教育局取得了三方面显著成效。

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实现了“应入尽入、就近入学”。通过科学划片、建立“缓冲区”、扩充学位等组合拳,随迁子女上下学车程均控制在15分钟以内,有效解决“离家远、上学难”问题。今年秋季学期,全市累计保障2.9万名随迁子女顺利入学,其中奎文、潍城、高新3区接收1.3万名,占比达45%,全市全部实现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应入尽入”。

教育服务满意度大幅提升。通过加大信息公开、政策宣传力度,让家长政策咨询疑问得到及时回应,群众电话咨询访问量同比下降75%,随迁家庭子女入学焦虑显著缓解,教育服务满意度实现质的提升。

优质教育资源辐射效应更加凸显。以解决随迁子女入学问题为契机,组建45个教育集团、116个教育联盟、138个结对帮扶共同体,实现随迁子女集中学校全覆盖,课后服务、精准资助等制度全面落地,既增强了随迁子女的校园归属感,也推动其就学质量稳步提升。

下一步,潍坊市教育局将持续扩大优质学位供给,优化招生服务流程,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始终坚持以随迁子女需求为导向,让每一名随迁子女都能与本地孩子一样,共享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努力交出让群众更加满意的教育答卷。

责任编辑:孙雪婷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鲁ICP备15022957号-13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220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01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鲁B2-20120085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