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楼街道名筑社区,曾有不少居民反映夜间社区周边的主题乐园过于喧嚣,严重影响休息。社区网格员得知这一情况后,积极协调,“红枫秦调”调解员、日照环卫集团退休干部李宗文主动加入。工作中,他实地勘察噪音与灯光情况,明确有关法律界定,摸清执法规范后,以“情理+法理”的方式代表社区与乐园负责人沟通。他既体谅企业经营的不易,又明确指出扰民隐患与法律风险,最终促成乐园提前闭园时间、调整灯光角度,使社区重归宁静。这正是秦楼街道“红枫秦调”调解队伍为民解忧的生动缩影。

作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的生动实践,秦楼街道“红枫秦调”以“家门口调解”为抓手,构建起“四位一体”调解体系,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基层治理提质增效。自8月份启动至今,共调解127件矛盾纠纷,成功化解76例,成功率达60%,其中87件形成规范卷宗,这些卷宗不仅涵盖纠纷基本信息、调解过程记录,还包括法律条文引用、调解协议模板及后续跟踪记录,确保调解工作合法合规、透明公开。
精挑细选建队伍,筑牢调解“主心骨”
“红枫秦调”高效解忧的秘诀,在于一支“懂民心、会调解、靠得住”的核心队伍。秦楼街道秉持“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热心社区事、调解能力强”的标准,从退休政法干部、老党员、楼长、“五老”人员中遴选。他们中,有洞悉社区人情的退休网格员,有精通法律条文的老法官,还有善于沟通的资深楼长,自带“信任光环”。
经过个人申请、社区推荐、街道审核三道关卡,首批51名“红枫秦调”调解员正式上任,覆盖27个社区。为确保队伍既通“人情世故”又晓“法理规则”,街道搭建“四位一体”支撑体系:以法官、律师、专职调解干部为“专业智库”,提供法律指导;以退休政法干部、资深网格员为“志愿主力”,深入一线沟通;联合城建、城管、妇联组建“专项小组”,针对物业纠纷、家事等纠纷精准施策。同时,还组织了多次专题培训,通过“法条解读+案例实战”模式,手把手教学。其中,祥园社区调解员总结的“三心三勤”工作法,即热心接待、耐心调解、细心办事,勤听民意、勤问实情、勤跑现场,更成为祥园社区全员共享的“调解宝典”,让每一次调解都经得起检验。

分级响应解小事,矛盾化解 “不拖延”
“红枫秦调”不追求“大场面”,专治居民身边的“小麻烦”。邻里口角、家务琐事、物业争议……这些看似细微的“疙瘩”,却是影响幸福感的关键。为此,街道创新建立“分级响应”机制,让矛盾化解既有速度,更有温度。
面对邻里拌嘴、宠物扰民等“简易纠纷”,调解员第一时间响应,楼下马扎上聊一聊,上门唠唠家常,力求当场化解;遇到物业收费、邻里财产等“一般问题”,由专业调解员牵头,3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协商、定方案闭环,防止矛盾升级;若碰上复杂疑难问题,则由街道综治中心统筹,启动多部门“会诊”,7个工作日内集中攻坚。济南路社区快递车进小区受阻,调解员三度协调,促成“错峰进出+轻声卸货”方案;淄博路社区居民楼道养鸡,调解员既讲清“公共空间规则”,又帮忙联系郊区养殖场安置……一桩桩“小事”的圆满解决,让居民真切感受到“家门口有人管,烦心事能解决”。

深耕品牌聚民心,枫桥经验“扎深根”
“红”是党建引领的鲜明底色,“枫”是“矛盾不上交”的核心信念,“秦”是秦楼人家的深厚温情,“调”是化解纠纷的基层智慧。“红枫秦调”的名称,凝聚着街道基层治理的初心。如今在秦楼,“有纠纷,找红枫”已成为居民共识:城建花园社区调解员专攻物业难题,4起纠纷全部化解;蓝天水岸社区调解员的家事调解,让亲情裂痕重归圆满;尚美社区调解员处理邻里矛盾有妙招,让居民愿与她交心,成为社区“家门口调解”的暖心纽带。

更为可贵的是,“红枫秦调”不仅在化解矛盾,更在唤醒居民共建共治的热情。以往“事不关己”的年轻业主,如今成了网格“前哨信息员”;退休教师主动帮忙整理卷宗,完善档案;连孩子们都知道,“戴红枫袖章的爷爷奶奶,能帮大家解决麻烦”。这支队伍用实干织就了社区信任网,让“枫桥经验”在秦楼深深扎根。
“以前觉得调解员就是‘和事老’,现在才知道他们是真心为咱居民着想。”名筑社区居民王阿姨感慨道,“这样的调解员我们信得过!”王阿姨的话道出了许多居民的心声。在秦楼街道,调解员不仅是矛盾的化解者,更是居民信赖的“贴心人”。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法律守护公正,用温情化解隔阂,让“枫桥经验”在基层落地生根。
在基层治理的画卷中,“红枫秦调”始终如一地践行着“小事不出社区”的初心。未来,秦楼街道将继续以“枫”为媒,让调解工作如春风化雨般融入日常,在机制完善中沉淀经验,在细节打磨中提升温度。当更多矛盾在萌芽处消解,当“秦楼・家”的温情在楼宇街巷间流淌,这份来自基层社区的治理智慧,终将成为滋养平安和谐的源头活水。
下一步,秦楼街道将继续深化 “红枫秦调” 品牌建设,推动调解工作更常态化、机制化、精细化,让更多矛盾化解在基层,让“秦楼・家”的温暖底色更浓厚,为平安和谐社区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民生动能”。
(通讯员 曹权 刘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