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超 通讯员 翟雪蕾
“没有琴弦,怎么弹奏乐曲呢?”原来虚拟的琴弦是激光器发射的激光束,在琴的上方安装多个激光器,下方装有多个对应的光电接收器。当拨动“琴弦”手挡住了激光束,传感器接收不到激光,系统控制的电路播放对应的音频文件,激光琴就奏出音乐。11月12日,一场科技味十足的“科普展品进校园”活动在新区小学校内隆重开启,各类互动式科学展品亮相展室,让同学们在实际操作中解锁科学奥秘,感受科技魅力。

展示现场,声学、光学、电学等多个领域的科学展品整齐陈列,深深地吸引同学们观看、尝试。在“声音的传播”展品前,大家轮流尝试人体发声,明白人体具有导电性,不过电流非常小,对人体完全无害。医学上的“电疗”就是利用电能作用于人体,从而达到缓解病情,增强免疫的目的;在“听话的小球”装置旁,同学们按下按钮,小球沿着管内运动,不乱跑,感觉它很“听话”。其实它是根据伯努利定理: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风机吹出的气流将小球托起,它受到垂直于气流方向的扰动发生偏离。小球前方压力小于后边的压力,在这种压差作用下,小球向前运动。管内流速大,压力小,所以小球才会出现这种现象;“窥视无穷”展区也是排起长队,孩子们一手按下启动按钮,一手转动手柄,从观察口看进去,彩灯无穷无尽。原理就是在观察口镶有半透半反的玻璃,后面镶有平面镜,这样,2块镜面相对,一个光点进行多次反射,在观察者角度就形成了许许多多虚像的叠加,也就是无穷尽的图像。
“在科技书上见过这些科学原理,今天亲手操作,科学真是太有趣了!”一位同学一边摆弄着“食物金字塔”,一边兴奋地自言自语。现场志愿者用通俗的语言讲解展品背后的科学知识,鼓励学生们大胆尝试、主动提问,形成了“动手实践—观察思考—主动探究”的良好氛围。
这次科普展室活动以“趣味互动+问题解答”的形式,将抽象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可触摸、可操作的体验项目,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更激发了同学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