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强省有我•老有所为看山东|枣庄滕州夏日光:传播信仰之光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2023-04-21 3.0万

他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海南战役,立下多次战功,他是革命历史的“活话筒”,红色基因的“播种人”,他在哪里,就把红色课堂开在哪里,93岁的他,仍然活跃在讲台上,他就是枣庄科技职业学院离休干部夏日光。

夏老教导孩子们:“日子虽然好了,但是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革命作风不能丢!”

“那时候,战士们吃得很清苦,菜里一滴油都没有,就是用清水煮的。十五六个人围着一盆菜啃煎饼。菜没了,就蘸着菜水吃,菜水也没了,就往盆里倒点水,到伙房抓把盐撒到水里,就这样吃。我们现在的生活跟那时候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现在的生活跟泡在蜜里一样甜。我们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一定要记得是谁带给我们的好日子,要记得是老一辈革命者浴血奋战才有了我们的今天!”每每讲到这里,夏老的目光中仿佛迸射出熊熊燃烧的战斗火光。

知道现在的孩子们都不喜欢枯燥、单调的宣讲,他就把“红色课堂”搬到室外。

他与学生们一起到烈士陵园向先烈献花,致敬他们为新中国奉献的青春和热血。他带领青年教师与学生们一起参观国防科技教育城,绘声绘色地讲述他曾经怎样从一名俘虏那里学会了操作火炮的技巧。他抚摸着自己腿上的伤疤,向青年学子们讲述亲身经历的艰苦卓绝的战斗故事,倾诉着痛失战友的悲伤。

夏老总能以他独有的方式让那段峥嵘岁月拨开时间的迷雾,鲜活地展现在青少年的面前。从夏爷爷的讲述中,孩子们明白了,“英雄”不仅仅是印在课本上的一个个名字,更是一个个跟他们年纪相仿,甚至比他们还要年幼的、爱玩爱闹、有血有肉的少年,只是在民族的苦难面前,他们选择用热忱和鲜血捍卫祖国和人民的尊严。

走不动路了,家就是他宣讲的阵地。

随着年事渐高,夏老也会把“红色课堂”设在家中,把自己家里十多个平方的小客厅当作讲堂。他用回忆带领听众回望战火纷飞的征程,引导听众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夏老常对听他讲座的年轻人说:“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士,我还活着,就已经很知足了。你看看我们现在的日子有多好!人们都富裕了、有钱了,想吃什么都有,想玩什么也都有。在以前,这样的日子,我想都不敢想,这都是党和国家带来的。所以啊,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这是无数革命先辈前赴后继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时刻牢记党的恩情,没有党,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我的想法很简单,党对咱好,咱就要对得起共产党员的称号。”这是夏老最常说的话。夏老还说:“孩子们爱听,就是我最大的乐趣和成就。只要我活着一天,我就讲一天,直到讲不动为止。余下的岁月,我要把亲历的故事讲出来,把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讲出来,让红色精神有传承,不断代,这样我才没有遗憾。”

推荐单位:滕州市委老干部局

通讯员:张晶

责任编辑:孙晋国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鲁ICP备15022957号-13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220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01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鲁B2-20120085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