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赵庆芳
今天早饭后,我突然想起来,喊着老伴一起去看看“孟子湖”。
“孟子湖”以前叫“西苇水库”。前几年改名为“孟子湖”,位于邹城市城区东部大约3公里处、白马河支流大沙河的中段,是始建于1959年—1960年的邹城市境内大型水库,总库容1.07亿立方米,兴利库容0.41亿立方米,流域面积113平方公里,灌溉面积7.7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5.1万亩。这些年降雨量偏少,“孟子湖”也严重缺水。今年春天,我们从她身边走过,看到她的水位严重下降,湖内四周裸露出了一片片陆地、芦苇等等,让人感到揪心。多么盼望着“孟子湖”能水满水丰 、碧波荡漾呀!
我们一路心驰神往,开车来到了“孟子湖”西边大坝的北头,准备从大坝的北头沿大坝往南开、再向东,从大束镇的董岭,到候洼,从大坝北岸回来。谁知道,走到大坝北头,一串路障挡住了我们的去路。为了汛期人车安全,大坝禁止车辆通行。
这可给了我们当头一棒。没办法,我们只能把车停在大坝下,步行到坝上去看一看“孟子湖”了。
于是,我匆匆忙忙下了车,带上手机,向大坝走去。在大坝西的下坡台阶上,我遇到了一对老年夫妻正在下台阶。男士走在前头,女士拄着拐棍,斜着身子,一步一步地慢慢往下走。我见到他们便问:你们是来看水库的吗?他们回答说:是。我又问,好看吗?他们说:好看,水涨了不少。随后,我一边给他们说:慢着点,一边沿台阶上了大坝。这里是我和老伴经常来的地方。邹东山区长大的我喜欢水、敬畏水,所以隔三差五的我们就开车绕湖一周,然后到大坝内亲近一下亲爱的水面,撩撩水,洗洗手,看看水鸟,吹吹清风,甚为惬意。有时从田黄老家回来的时候绕行“孟子湖”,也感到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湖上旅游了。本来我们邹城作为孟子故里,就是国家级旅游胜地嘛。
站在大坝上,熟悉的“孟子湖”就展现在面前。水面肯定是比原来增加了很多。宽阔的水面上湖光山色,波光粼粼,金光闪闪,偏东北风将水波一层层的从东北向西南推进,水鸟在水面上自由的飞翔,时上时下,更增添了“孟子湖”的活力和生气。几处还裸露在外的小岛上露出的棵棵柳树、片片芦苇和杂草在水中摇荡。远处的水面上,一艘小船从东向西开过来。想象着,小船的主人该是怎样的自由舒畅、无拘无束地驾驭着小船,与水和平相处、相生相伴!
我正倾心地看着水面,突然看见一位男士从北边骑自行车过来。那人高个,大约60多岁,戴一遮阳帽。我们彼此打过招呼,我顺口问:您也来看水?他说:是。接着他又说:我昨天刚从黄河那边回来,前两天黄河发大水,我去看黄河大水去了。我说:你还挺有情趣的呢。他说:在家没事,出去看看。我说:那很好。说话间,那人挥手告别,又骑上自行车自由自在地向南走去了。我则在盛夏的阳光照耀下从大坝中部向大坝北头走去。
北边一片湖内岸边,原来是几家饭店所在地,为了防治水污染,都被清理了。现在还有停放着几艘小游船,每艘小游船上插了一面三角小红旗。小红旗被风吹得飘飘的,甚为醒目。几块防治水体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标语牌提示着人们怎样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我边走边看,正看见一位大约60多岁的男士顺着坝内坡上坝来,手里用塑料袋提着二、三斤小鱼。我一看,这里正是以前一处小小的水产品市场,不过今天只有这位男士一人。于是,我问这位师傅,师傅:这是你打的鱼吗?他回答说:是。我又问,师傅:这次下大雨,“孟子湖”大体涨了多少水?他机灵地用手指了指湖北岸护坡石头上的水印记,说:你看,那边石头上的水印,大概涨了有半米。我一听,便说:涨了半米,那很好了!我们这几千亩地的湖区,不知道要涨多少水呢!师傅说:半米,不少了!过去下十几场雨也涨不了这么多水!我听了以后只是一个劲的说:太好了,太好了!
告别了这位打鱼师傅,我和老伴踏上了回家的路。不过那大雨过后波光粼粼、一望无际的“孟子湖”的样子却深深地印在心里。正是地处上游的“孟子湖”,浇灌了城区的“唐王河”“小沂河”,使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自然景观充满了灵动和活力, “水是生命之源”“水利万物而不争”。而“孟子湖”则是我们邹城的神水圣湖,是我们邹城的神圣水源和珍贵明珠,更像孟府、孟庙、峄山、护驾山一样,是我们邹城人的骄傲和精神家园!祝愿她天天静美,年年安好!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