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公务餐有了新“吃法”:扫码自费吃食堂,不接待、不陪同,来了就办事儿,办完事儿就走。
观政梳理发现,浙江、四川、湖北、湖南等多地探索以数字方式重塑公务接待制度流程,推行公务接待食堂“扫码用餐”,通过数字赋能有迹可循,破除基层公务接待不正之风,从制度上刹住“舌尖上的腐败和浪费”。
基层公务接待“瘦身”该动真格了
近日,半月谈记者在部分区县采访时不少基层干部倒起公务接待的“苦水”。西南地区某县政府直属部门2023年国内公务接待超300批次、3600余人次,公务接待总费用30万元左右。若一年按照250个工作日来计算,平均每个工作日需接待1次以上、平均每次的接待费用1000余元。
基层公务接待较多,工作人员疲于应付,这早已不是新闻。
“廉洁四川”微信公众号7月23日刊文称,2020年以来,安岳县举报公职人员违规吃喝等问题多达110余个,且呈逐年上升态势。另一方面,公款接待经费“居高不下”,给本就紧张的基层财政带来不小压力。以市辖区雁江区为例,近3年,该区仅乡镇层面每年公务接待费就超过146万元,占比超过“三公”经费55%。基层公务接待频次多、时间长,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耽误休息时间。雁江区丹山镇政府1名班子成员反映,每月都要参加几次接待,经常挤占工作和休息时间。
公务接待隐形变异。图据 “廉洁四川”微信公众号
资阳市纪委监委梳理本地查处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件,发现违规接待、违规吃喝问题易发频发。2020年以来,该市查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596人,其中违规吃喝问题135人,占比22%、位居前列,特别是不吃本级吃下级、违规“吃公函”“精致走账”吃公款、伙食费重复报销等隐形变异“四风”屡禁不止。
个人扫码自费吃食堂,实现基层公务活动“零接待”
近日,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妇联副主席余彦颖一行3人到伍隍镇指导妇女儿童阵地建设工作。临近午餐时间,余彦颖打开手机App,在“智慧食堂”模块找到该镇机关食堂,点击“订餐”按钮,填写就餐时间、人数等信息,提交后便完成了用餐预约。
“要是在过去,这会儿多半是在镇上某餐馆吃公务接待餐,现在动动手指就解决了出差用餐问题,轻松自在多了。”余彦颖说出了对公务用餐新方式的感受。
“廉洁四川”微信公众号披露,资阳市2023年8月以来,在县乡两级推行公务接待“扫码用餐”,逐步实现基层公务活动“零接待”。
该市建立“资政餐”平台,将全市县域150个机关食堂(固定就餐点)串联成一个“网上虚拟大食堂”,干部注册认证后,外出开展公务活动,可提前通过“线上”向县域内任一机关食堂提交用餐申请,开餐时即可“扫码用餐”,干部按照日常用餐标准支付餐费,有效避免干部外出开展公务活动,既接受工作餐安排、又不按规定缴纳伙食费、还顺带报销伙食补助等问题。
截至目前,“资政餐”平台注册人数已超过2.1万人,县乡干部外出开展公务活动“扫码用餐”1200余人次,县级公务接待费降幅超七成。下一步,该市进一步将“扫码用餐”推广到市属国企、医院等。
以科技赋能,多地推“公务餐”改革
“公务餐”看起来是小事,算下来却是一笔大账。这顿饭怎么吃,才能便利节俭,又能防范廉政风险呢?
除了四川省资阳市,观政梳理发现,近年来,浙江、湖北、湖南等多地推行公务用餐改革,从源头治理,以科技赋能,通过扫码的形式确保公务用餐统一标准、有迹可循,从制度上解决违规吃喝问题。
湖南省郴州市自2021年11月开始推行党政机关食堂“一卡通”,在开通这一系统的郴州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伙食补助资金被拨付到干部职工的餐补专门账户内。打通全市食堂纵向、横向联网通道,实现一卡通用、一卡支付。
浙江省衢州市实施“公务餐”一件事改革制度。图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浙江省衢州市2022年7月起创新探索“公务餐”一件事改革。依托“浙政钉”平台开发“公务餐”应用,打通衢州市范围市县乡三级534家食堂,构建一个虚拟“大食堂”。公务人员开展公务活动由凭公函吃桌餐改为个人进食堂自费扫码就餐,餐费直接在出差人员个人饭卡中扣除,全市范围内实现一码通用、一码支付。改革以来,衢州市公务接待费用支出减少约 30%。
衢州是浙江省开展“公务餐”改革试点市之一。2023年7月,浙江省“公务餐”改革试点工作现场会在衢州常山召开,部署在全省开展“公务餐”改革试点工作。现场会明确了浙江“公务餐”改革试点内涵,即公务人员在省域范围内开展一般性公务活动时,需接待单位协助安排解决,在定点场所自行付费的用餐方式。浙江全省“公务餐”改革试点将逐步贯通省市县乡四级,打通各部门各单位食堂和就餐点。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2023年5月启动“数字食堂”建设,区内一般公务就餐由带函接待转变为食堂就餐。公职人员使用“夷陵智慧后勤”小程序,扫码就餐,后台数据自动结算。截至2024年5月,“数字食堂”共有7415人扫码进餐,共计结算餐费14.83万元。
2024年初,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依托大数据平台,引进“速云食堂”智慧管理系统,将镇政府机关食堂、村级食堂等县乡干部职工常用就餐点添入系统,分别生成就餐二维码,实时记录消费时间、地点、支付情况等信息,既方便各就餐点进行财务报账,又有利于对干部交纳餐费的情况进行监督,推动制度落实和作风转变。
“舌尖上”转作风树新风,减轻基层接待负担
为什么要推动这项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下大力气从严整治违规吃喝问题,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取得明显成效。但从近年来查处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情况来看,隐形变异的违规吃喝现象时有发生。
2023年,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增写对公务活动、单位食堂餐饮浪费管理失职造成不良影响行为的处分规定。《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也对根治国内公务接待中公款大吃大喝顽疾,作出制度安排。
“公务餐”改革,解决“吃”的问题,不仅事关公务活动高效有序开展,更事关党风政风。
夷陵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介绍,在全区推行“数字食堂”后,一方面可将公务人员从以往程序复杂、单据繁多的报销程序中解脱出来,有效防止假公函、一函多餐、违规报销餐费等风险;另一方面,压缩了公务接待开支,减轻了基层接待压力和干部负担。
谈及公务接待的新变化,雁江区丹山镇干部感慨,实行“扫码用餐”后,下乡的干部提前预约,食堂接单后按需准备,既有效杜绝了浪费,又为基层减轻了负担,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抓工作。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纪检监察干部查看公务人员区内出差就餐情况。 图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公务餐”改革同样也为纪律监督带来了新变化。比如,资阳市纪委监委运用“资政餐”平台数据库,开发集追溯、监管、分析于一体的公务接待“扫码用餐”监管平台,实现监督可视、可感、可追溯,坚决防止食堂扫码酒店用餐、此处扫码他处吃喝等隐形变异问题。2024年以来,夷陵区在运行“数字食堂”基础上,协同公务用车管理平台,通过大数据统筹共享相关信息,对当天使用公车到乡镇机关的干部进行抽查核实,对比检验“数字食堂”就餐使用效率,助推“数字食堂”规范稳定运行。
实践显示,公务接待“扫码用餐”,推动减轻基层接待负担,既是出于解决公务出差用餐保障的现实需要,更是从源头上防范违规公务接待的廉政风险,以制度的刚性约束从“舌尖上”转作风树新风的有力抓手。推动基层公务接待从简从俭,也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正风反腐就在身边、纪检监察就在身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记者 杨璐)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