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暑期“三下乡”赋能乡村振兴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9-12 2648

为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匠心筑梦”社会实践团50余人走进聊城市东昌府区、莘县、济宁市梁山县等地,紧扣“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主题,深入开展为期15天的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涵盖红色宣讲、义务维修、产业调研、安全宣传、“为老为小”等八项内容,将青春热血书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党建引领,走访调研,蓄力组织振兴

机电工程系培育了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聊城市“五星级”党支部,团队以本次“三下乡”为契机,以“党建+乡村振兴”为主题与尚都社区、黄河新苑社区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详细了解基层党支部在发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方面的重要作用,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探索构建“校地联建、支部结对、人才支撑”的组织体系;深入田间地头与居民交流沟通,走访慰问老党员、退役老兵,探访他们的生活轨迹,倾听他们的故事,在与信仰对话的旅程中汲取红色力量、感悟青年使命;针对居民生活能耗、公共设施建设、生活幸福指数等话题进行调研和数据分析,最终完成1份乡村版问卷、20份家庭问卷、50份个人问卷,形成调研报告5篇。

理论宣讲,红色寻访,厚植文化自信

在全省首批青春社区梁山黄河新苑社区、莘县党建引领城市社区示范片区尚都社区,团队成员先后参观社区青年之家、黄河记忆展览馆等多个功能室,通过互动式讲解、知识竞赛、故事分享等形式,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内容宣讲、文明乡风与良好家风宣讲,通过讲解发音、讲故事、分享案例等方式开展推普工作,改善农民精神风貌,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在梁山县博物馆、梁山县图书馆、梁山县双拥广场、孔繁森同志在莘县事迹陈列馆,团队成员参观学习梁山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与老一辈革命家的英雄事迹,深入学习孔繁森同志在莘县的奋斗历程和先进事迹,切实增强爱党报国信念,强化社会责任,将孔繁森精神、红色文化薪火相传。通过实地走访、定点拍摄、深度访谈等方式,深入调研当地黄河文化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状况,深挖黄河文化底蕴,维护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

技能惠民科技普及,增强知识本领

机电工程系依托专业特色打造的“匠心筑梦”社会实践项目被评为2023年“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示范项目,“义务维修”是该项目的特色亮点,每周老师们都会带领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同学们前往周边社区开展义务维修志愿服务。在莘县东毛坊村,实践团搭建了“小家电义务维修服务站”,村民们纷纷带着有故障的电器前来维修,同学们运用专业所学知识,认真检查每一件电器,寻找故障原因,仔细清洁、维修,并讲解安全用电等知识,累计维修小家电40余件,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同学们还把科技知识带到田间地头,讲解自制的无人机、航模、3D打印作品等展品,让居民和中小学生了解认识人工智能、无人机、增材制造等新技术,提高村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激发中小学生对科学技术的探索兴趣。同时为小朋友们送去了科普课、传统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手工课等多个爱心课程,帮助孩子启蒙兴趣、厚植信仰,为乡村的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产业调研,企业研学,助力产业振兴

莘县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大县、蔬菜生产大县,近年来,莘县农村电商规模日益加大,位于大王寨镇的鲁强石磨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是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农村电商企业,曾被授予“2023年山东省乡村振兴特别贡献奖”,实践团深入该企业种植基地、电商直播基地,了解“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和“网店+直播+服务”的销售模式,体会匠心精神的价值与创新的重要性,学习总结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山东实践。

在济宁港航梁山港有限公司,团队成员了解梁山港区位优势、港口生产管控自动化、港口物流服务智能化以及梁山港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感受梁山港智慧化、绿色化、信息化建设。团队成员在山东蒙稀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利生集团、华劲专气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调研,与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交流学习,针对企业“难宣传、难推广、难引流”等现实问题,团队借助新融媒体平台进行帮扶,为当地企业提供特色宣传推广方案。

垃圾分类,安全护航,建设绿美乡村

团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推进乡村生态建设。一是深入社区群众,走进乡间地头,开展垃圾分类政策宣传和生态环保知识推广,帮助清理街道卫生,进行垃圾分类;二是开展安全用电、防溺水、防范校园暴力等知识宣传,发放宣传单页,增加居民特别是青少年儿童的保护意识;三是在梁山县灿东黄河浮桥,开展“保护母亲河,我们在行动”志愿活动,发扬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清理藏在草丛中、埋在河沙里的饮料瓶、食品包装袋等杂物,用实际行动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为打造美丽梁山贡献青春力量。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匠心筑梦”社会实践团发挥专业优势,深入基层,淬炼青春,锻炼了专业技能,提高了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团队将继续秉持“青春为乡村振兴挺膺担当”的宗旨,在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等方面贡献更多青春力量,让更多人了解乡村、关注乡村、支持乡村,服务乡村振兴见实见效。

责任编辑:张召旭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鲁ICP备15022957号-13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220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01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鲁B2-20120085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