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我国推动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积极成效

AI视界 09-14 2188

今年5月,国家数据局联合有关部门发布《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截至目前,我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积极成效,城市数据底座日渐夯实,数据应用场景持续丰富,数字化转型生态持续创新,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9月12日,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现场推进会在重庆市召开。会议总结分享各地工作经验情况,安排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

会议指出,做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意义重大,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新时期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对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全面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

会议提出,各地区各部门积极作为、攻坚克难,在夯实城市数据底座、丰富数据应用场景、创新数字化转型生态等方面,推动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积极成效。各地发挥首创精神、加快探索实践,组织模式上体现高位统筹、机制创新,推进思路上体现系统谋划、整体重塑,应用场景上体现数据驱动、产城融合,机制模式上体现一体运维、长效运营,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经验。

会议要求,要乘势而上、久久为功,系统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一是把握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更加注重统筹协调、系统集成、一体推进。要加强系统谋划,形成统筹推进合力。夯实数据底座,增强全域服务能力。强化数据驱动,赋能城市治理服务。深化以数兴业,加快智改数转,推进新型产城融合。

二是把握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注重实效。要加强先进规划理念、建设经验、管理模式复制推广,探索建立国家共性组件共享机制。政府组织能力强、基础条件好的城市要先行先试,勇于打造数据领域“先行区”。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具备良好基础的城市要加强协同优化,推动城市产业、服务、治理整体转型。基础相对薄弱的城市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探索利用共享组件,降低转型成本。

三是把握好固本培元与守正创新的关系,更加注重改革创新、先立后破、迭代升级。要推动数据基础制度探索突破,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推进适数化改革创新,营造有利于全域数字化转型的良好氛围。推进运营运维模式创新,构建数字化转型长效发展机制。

会议强调,各地要强化统筹协调,形成政策体系,将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形成时间表、路线图,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要加强项目储备,突出标准引领,谋深储实一批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重大项目,统筹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标准体系建设。要注重开放协作,优化发展生态,围绕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规划咨询、建设实施、运营运维三大类经营主体,加强正向引导、诚信建设和行业自律。

会上,国家数据局发布了50个全域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案例涉及北京、上海、重庆等地,涵盖数据流通交易、居民碳普惠等一大批新场景。

据介绍,此次发布的50个典型案例,是从全国各地推荐报送的293个案例中遴选而出,主要分为4个大类及10个细分领域。

在这些典型案例中,

北京市制定智慧城市四级规划管控体系,将“京通、京办、京智”作为统一入口,以“七通一平”作为全市统一共性基础设施,确保各领域数字化建设基于统一规划和统一平台。

上海市重点围绕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构建全市时空“一张图”底座,支撑超大城市精细化运行管理。

重庆则积极探索“大综合一体化”基层数字化改革,创新“三张清单”“全生命周期‘一件事’”等,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走深向实。

广州持续推进统一安全运营与统一基础运维改革,全面提升城市数字安全防护能力水平。

成都市创新推进“管住一级、放活二级”的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新模式,不断拓展数据运营空间,繁荣和规范运营生态。

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表示,接下来要加强先进规划理念、建设经验、管理模式复制推广,探索建立国家共性组件共享机制。政府组织能力强、基础条件好的城市要先行先试,勇于打造数据领域“先行区”;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具备良好基础的城市要加强协同优化,推动城市产业、服务、治理整体转型;基础相对薄弱的城市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探索利用共享组件,降低转型成本。

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是面向未来构筑城市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之举。

下一步,国家数据局将:

加强数字化转型优秀实践、典型案例提炼推广,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同时围绕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规划咨询、建设实施、运营运维三大类经营主体,加强正向引导、诚信建设和行业自律,形成更大发展合力。

推动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关键任务项目化、工程化落地,谋深储实一批重大项目。

突出标准引领,统筹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标准体系建设,支持重点领域基础性标准研制,强化重要标准的应用和推广,提升规范化发展水平。

责任编辑:赵夏晔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鲁ICP备15022957号-13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220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01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鲁B2-20120085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