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我从哪里来?

青未了 09-16 5774

文|闫循华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是我们每个人生而必问的人生意义的终极叩问。

面对这个关于人生意义的终极问题,翻阅家谱,应该是寻找答案的优选途径。

今年初,欣闻祖籍嘉祥马村家人筹划修订家谱,很是振奋。

这是一次聚亲人心、暖家人心、筑族人同心、强族人信心的修订行动,是一次充满血脉亲情和家国情怀的善举。

我巍巍华夏自古家国一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闫氏先祖自泰伯迄今已历三千余年,在这漫长而曲折的历史长途里,我们的先辈与其他姓氏一样,历经风风雨雨,天灾人祸,王朝兴替,至今烟火绵延,生生不息,代代不散,而且为国为家凝心聚力,筚路蓝缕,家谱就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改变了我们的命运,使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精神生活、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发生巨大转变。许许多多的人从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家乡走出来,奋斗拼搏,成家立业,开枝散叶。几十年在历史长河中不算长,也不算短;但屈指数来也已历二三代人。我的孩子常常问我:“我们的老家是哪里?”平时外出、工作中也时常有人问:“你是哪里人?”自己独处深思时就不由得常常想到那个人生意义的终极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我早年在省文联做编辑、在省报做记者风风雨雨多年,遇到过许许多多的人,其中我比较在意的就是姓闫的人,一见到总觉得格外亲。但大家都忙于工作、生计,这些同姓人大都一晃而过;也有一些特别是宗族相近辈分相同的本家人在相知相熟后成了重逢亲近的家人。比如,我在齐鲁晚报做记者时常常有读者来信来访,其中有一次,一位同姓同辈的济宁长途司机专程来报社看我,相见详叙,才知道我们还真是近宗同族。后来因为工作,又遇到多位长辈、晚辈和同辈,特别是几位同辈,就像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如果长时间不见面就会想得慌。

我是因为做记者接触面广,遇到并知道了近宗同族;但更多的家人并没有这些机缘。因为经过时间的沉淀和历史的打磨,大多数闫氏家人家里的族谱早已消失,许多年轻人已不知道三代以上的祖先名字,不明白三服以外血缘家人的关系,亦不晓得根在何处。比如我兄弟子侄、侄女这一族,单是在济南的就有30多人,而子侄一代及后人,又去天南海北,比如北京、杭州等地,有的甚至留学、工作、生活在国外,如果不是年节邀约聚会,晚辈之间就很少来往;更不用论远房本家,平时走在大街上恐怕都是插肩而过不相识。如果任其这样下去,多年后本家本族都会成为陌生路人,这不能不让人为此忧心感叹。

就在我忧心感叹时,老家已经有人在为此行动了。2024年春节后,弟弟循超从家乡打来电话,说老家马村正在筹划续修家谱。我闻听后精神为之一振。春暖花开时节,我专程驱车到马村,见到主持续修家谱的绳孝爷爷、循存弟弟、法胜侄子,以及少平侄子等家人,并拜阅上世纪50年代和八十年代先辈所修的闫氏家谱。家谱源远流长,脉络清晰,记录了闫氏起源、繁衍、祖祖辈辈、子子孙孙世代传承的谱系。

闫氏家谱记载了先祖的来源去向、家训家风;记录着闫家人的迁徙历史、文化根源。

闫氏始祖为周太王长子泰伯,泰伯曾孙仲弈,被周武王姬发封在闫乡,他的子孙因此就用闫作为自己的姓氏,从此姓闫,称闫氏。明朝时,闫氏第七十九世顺健于明洪武三年(即公元 1370 年)奉旨偕从弟国宝、顺典等,携谱东迁,至东界遇寇相失,顺健独留濮州(今山东鄄城),卜居濮州闫什口,尊为迁始祖(国宝则卜居宁阳县西寺头村,顺典卜居益都)。至明永乐年间(1403- 1424年),因族大生事之嫌,不许同姓一处居住。顺健后第三世翰之五子(四世)分居各处,守仁迁嘉祥城南阎家村,守义迁巨野棠林集,守礼迁郓城葛家垓,守智迁嘉祥马村,守信迁济宁白塔村(后迁疃里)。其他各支也因各种原因有较大的迁徙。至今闫顺健的后人集中居鲁西南各市县,迁延至河南、安徽、江苏各省,也有的迁至其他省市以至国外。

从泰伯至今循字辈已历101世;从顺健东迁至循字辈是23世。自顺健东迁后,第四世守智(翰之第四子)迁至嘉祥马村,迄今600余年,一代代先辈在旱涝频仍的贫瘠土地上勤苦耕读,繁衍生息,世德绵延,子孙炽昌;如今闫氏已成为马村乃至嘉祥屈指可数的大姓。更有一代代闫家人或升学,或入伍,或从政,或经商,或工作,或创业,走出马村,散居各处,棋布星罗。比如泰伯后第99世(顺健后第21世)、我的爷爷绳魁从军离乡,解甲归田后迁至汶上南旺行医,后世至今又传四代程字辈,已至103世。而这一枝又从南旺开枝散叶,分散至汶上、济南、东营、北京、杭州,乃至国外的澳大利亚等地。仅此一例可知马村闫氏家人人口众多,散居广远。

常闻很多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我翻阅五十年代闫氏家谱得知,包括济宁、菏泽、济南许多闫姓一二百年前曾在一口锅里抡汤勺;此次修谱,将以上世纪50年代族谱为正宗,结合八零、八七年和二零一三年修续的谱牒,续写我马村闫氏家人血缘最近一枝子孙的谱系。力争准确严谨,长次有序,脉络清晰,井井有条。相信修成后一卷在手,便通晓自己祖先是谁,祖籍哪里,根在何处,从哪里来;同时,也会更好更深刻更准确地记住我们血浓于水的血缘亲人。

在新时代续修家谱是延续家族血脉、追溯族人足迹的历史责任,也是凝聚族人亲情、传承家规祖训家风的精神需求。先辈们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形成的家规祖训需要一代代后人传承。在此,敬录闫氏家规祖训如下:

“凡我闫氏族人应济家爱国,明事达理,知律守法,上敬先祖,下教子孙,尊长爱幼,敬婆爱媳,团结一致,互勉互励,名份派系,呼唤称谓应有规有矩,敬老恤孤,济贫救苦,遇有天灾人祸,要尽力资助,情谊似骨肉,关系如手足。”

闫氏命名辈分如下:

如克成善统,绳先循法程,懋昭垂嘉猷,立功以秀英。(注:懋,今有后人写做茂)至德从让起,家声世相传,谟烈方策在,继述可光前。

续修新家谱的同时,也需要我们重视保存好先祖留下的古老家谱,重视家谱文化在当今社会的“活化”作用,让古老族谱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比如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把古老家谱电子版电子化;同时,把家谱与民族迁徙、地域文化、风俗民情研究以及文物收藏、展览、当代旅游、乡村振兴等结合起来,让沉睡多年的家谱在当代社会“活起来”。其实,多年来地方的县志、乡镇志就常常从当地大姓家谱中引用史料、寻求佐证,修史做传;家谱与家祠、家训、家风、碑记结合,形成完整的史料链,成为地方传统文化、名胜古迹的一部分,也可为家乡文化旅游发展、乡村振兴尽一份力量。

让古老家谱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让所有闫家人随时随地方便拜读查阅,不仅有助于宣扬优秀的闫家家规祖训家风,也有助于工作、旅居在外地、外国的闫家人“寻根溯祖”,不忘家乡。随着当代城市化和地球村的衍变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外出、漂泊,就像水上浮萍和雪泥鸿爪,总觉得空空落落,漂泊无依;而家谱就给予家人们一个精神家园,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归宿感。对于拥有强烈家国情怀的闫家人来说,家谱的修订不仅使后人记住前辈漂泊、创业的艰辛,更能记住祖先、祖地,不忘家风家训,长念乡亲乡情;谨愿我们闫氏家人都关注、重视家谱,把家谱宝藏家中,铭记心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传之后世,并按照家规祖训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以更好地凝心聚力,济家爱国,孝老爱幼,明事达理,知律守法,团结一致,互勉互励,积极进取,乐于助人,成就自我,奉献社会,做一个对家人、对亲友、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无论我们在哪里,做什么,不忘本,牢记根,才能枝繁叶茂。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才能更好地做到往哪里去。

2024年中秋节,于泉城千佛山下

责任编辑:曲鹏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鲁ICP备15022957号-13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220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01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鲁B2-20120085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