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老照片里的新中国丨72年前,县政府奖给她一头大牛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2024-09-21 8.3万

70年,是一段漫长的岁月,长到可以贯穿人的大半生。70年,也足以见证一段历史,记录下人们的生活的富足与变迁。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住着一位92岁的老人郑西芳,至今留有一张72年前的老照片,这张照片不仅是横跨72年岁月的影像见证,更是郑西芳一生奉献与收获的缩影。

走进郑西芳老人的家,映入眼帘的是悬挂在客厅的三幅照片:县人民政府奖给郑西芳一头大牛、参加山东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临沂专区妇女代表的合影、儿子李玉山一家的全家福。

前两张是黑白照片,充满了浓厚的时代气息,最后一张全家福每个人都笑得开心,幸福感扑面而来。而其中,最扎眼的便是郑西芳与大牛的合影。

这张照片是由一张巴掌大的黑白照片放大而来,拍摄时间是1952年12月28日。照片中,年仅20岁的郑西芳身穿棉服,略带笑意,手中牵着一条缰绳,身后是一头通体乌黑的大黑牛。照片的上方写有一行繁体字注释:“这是青年农业劳动模范郑西芳同志受到县人民政府奖给大牛的情形”。

如今的郑西芳老人腿脚虽然有些不便,但是思维依旧清晰,回忆起七十多年前的场景,许多细节仍然历历在目。

“建国初期,农村生活非常艰苦。那个时候有个说法是妇女不能参与劳动,劳动丢人。但是我不在乎那么多,一直积极参与农业劳动。”郑西芳回忆说。

作为农村女性,郑西芳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鼓舞带动了很多周边妇女,也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经过一级级选拔评选,她被评选为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

在生产条件相对落后的建国初期,一头牛的价值不亚于现在的一台大型拖拉机。收到大牛之后,郑西芳兴奋得睡不着觉,每天割草喂牛,精心饲养。后来,临沭县推行农业生产合作社,郑西芳在了解政策之后,毅然决然带头将大牛无偿捐给了合作社。

“大牛虽然捐出去了,但是母亲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们,这张照片也一直在我们家里精心保存。”李玉山说。

如今,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李玉山和妻子李守苗将郑西芳从农村老家接到了县城楼房里。尽管生活更方便了,郑西芳老人依然惦挂着老家的土房子,现在还一直想着回家,时常向儿女们念叨要回老家继续操持农活。在她的话语中,不时透露出已经无法劳动的无奈和对于田园生活的怀念。

“这么多年来,母亲一直通过言传身教,告诉我们要坚持劳动、无私付出。”李守苗告诉记者,母亲的话语一直激励着全家人,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 鹿青松)

责任编辑:鹿青松

鹿青松

持续锻炼“四力”,抓到更多的“活鱼”。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鲁ICP备15022957号-13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220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01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鲁B2-20120085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