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近6年运作,33个月建设完成的山东省单体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于2024年9月25日正式宣告投产,标志着山东省石化产业迈上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全新阶段。
在这样一个历史时刻,有必要回顾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的“炼成”之路。
1
回望
9月24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来到裕龙石化产业园,蓝天白云下,占地985.4公顷的园区内,三套八万等级空分杭氧装置巍然矗立,高低回环的输送管道井然有序,像科幻大片震撼人心。
行走在这里,感受如火如荼的生产场景:工人们在穿梭奔忙,一期炼油二系列装置正在稳步生产、化工一系列装置区正在紧张调试,做最后的投产准备。
其实早在十年前,山东省就在谋划建大型石化基地。囿于环保因素,山东炼化业曾痛失第一轮国家规划建设大型石化基地的良机,以至于被其他省份后来居上。
直到2018年10月21日,山东省委在烟台召开全省地炼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专题会议,提出整合全省地炼产能,在裕龙岛新上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至此山东大型炼化项目提上日程,并进入紧锣密鼓的筹备阶段:2019年2月11日,国家发改委复函山东省,提出原则支持意见,同意开展项目前期工作;2020年6月1日完成项目储备转规划工作,6月2日省发改委核准批复;2020年9月16日,项目环评获得国家生态环境部批复;9月26日,用海环评获得国家生态环境部批复;10月23日,项目用海获国家自然资源部批复;2021年11月22日,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推进会议暨签约仪式在济南举行;同年11月28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同步启动“百日攻坚”。
作为山东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战略的标志性工程,裕龙石化从一开始就是举全省之力,全力打造样板工程、标杆工程、示范工程。其间,省市协同、政企联动、一体推进;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同时发挥政府指导、把关、协调、保障作用,高质量、高准推进项目建设。
2
抢出来的项目
“项目经历了五轮百日攻坚和三轮大会战,33个月就完成建设任务,可以说裕龙岛炼化一体化是抢出来的项目。”山东裕龙石化有限公司工程项目管理中心主任周宁直叹,项目体量太大、工程节奏太快。
据悉,从项目核准到首条装置成功投料开车、产出合格产品,历时近6年。其中,在石化行业创造了项目审批、建设、安装、投产等多个领域用时最短的纪录:省市县三级合力攻坚,仅用时两年就完成了项目核准、环评批复、用海批复等审批手续办理;从打桩到投料用时33个月,成为国内所有大型石化基地建设最快的项目……
“目前第一阶段的建设任务基本完成了,最大的感受就是全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马不停蹄赶进度。”周宁说,项目建设高峰期时,13平方公里的2号、3号岛内,同时有5.5万人在工作。特别是在一些重要工程的重要节点上,大家自觉5+2、白+黑加班加点抢工期,无一人例外。“一般化工项目建设周期在3年,而裕龙石化仅用了2年。”
“尤其是在设备保交付阶段,当时遭遇国内外一些不可控因素,董事长亲自去国外盯货催交。”山东裕龙石化有限公司机电仪部副部长税正辉表示,在大面积设备集中到货的阶段,公司根据开车时间统一调配人员、优化设备到货时间,安排专人三班倒驻场,确保每个项目方都有专人24小时盯着。“我们高峰期时供货1.9万台套,远超同行业。其中,32万吨钢结构3个半月保供到位,用时仅是同类型项目的一半。”税正辉说。
2024年8月15日,裕龙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化工1标段150万吨/年乙烯装置乙烯裂解气压缩机透平单试一次成功,标志着这套全国最大的乙烯装置正式从施工建设阶段转入投产试运行阶段。“正是在严谨的工作作风下,设备均实现一次性试车成功,保障了项目投产进度。”税正辉说。
3
投产只是开始
令人欣喜的是,项目一期炼油二系列装置于2024年9月25日,正式宣告投产。
“投产只是开始,现在远不可掉以轻心,目前就是要确保开得稳。”山东裕龙石化有限公司总经理祝庆瑞表示,项目从一开始,各方就达成了一种共识,要“建得成、开得稳、管得好、能盈利、可持续”,下一步将着重围绕管得好和能盈利做工作,还将推动其他项目建设,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按照‘上大压小、减量置换、炼化一体化’思路,建设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打造‘油头化身高化尾’完整产业链条,加快实现全省地炼行业由大到强的根本性转变。”祝庆瑞说。
据悉,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总投资1168.5亿元,主要建设2000万吨/年炼油、300万吨/年乙烯、300万吨/年混二甲苯等生产装置及公用工程。一期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166亿元、利税296亿元。
目前,一期1000万吨炼油二系列装置已经正式投产,化工一系列装置预计11月份也将投产;同时1000万吨炼油一系列装置和化工二系列装置年底前也将全面具备投产条件,择机将进行试投产。
未来,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将按照“规划定位一流、建设质量一流、技术产品一流、推进速度一流、支撑保障一流”要求,坚持高点定位、科学规划,与国内七大石化产业基地错位发展,瞄准巴斯夫、杜邦等国际化工巨头,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积极发展化工新材料等下游产品,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高端绿色智慧石化产业基地。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 闫丽君 于洋)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