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阳谷县“防灾减灾救灾”主题新闻发布会召开。该县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冉令旺,县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刘冰,县应急管理局二级主任科员薛炳宏等应邀出席会议并回答记者提问。
冉令旺介绍,2024年以来,县应急局聚焦防灾、减灾、救灾重点环节,强化综合减灾,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力构建统筹应对各灾种、有效覆盖防灾减灾救灾各环节、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切实保障全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及时对县减灾救灾委员会进行调整,优化成员组成,明确职责分工,构建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上下贯通、部门联动的防灾减灾救灾指挥体系,压实乡镇(街道)和成员单位主体责任,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条,健全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加快建立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协调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
强化监测预警,畅通信息渠道。联合气象、水利、自然资源、河务等重点涉灾部门,加强会商研判,强化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分析自然灾害风险形势,提出防范应对意见建议,今年以来,共召开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会商会议4期。举办了一期防灾减灾救灾培训班,全县灾害信息员、气象信息员50余人参加,确保灾情报得出、报得准、报得快。健全完善了县、乡、村三级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截止到目前,共制发预警信息80条。加强对测震台、强震台、水温水位前兆监测台3处监测台站的巡检和维护,确保监测台站稳定运行;做好了地震监测预警,及时收集分析处理观测资料,发现异常及时组织核实、上报,积极配合省、市完成沿聊考断裂带附近地震监测台站选址工作。
紧盯重点领域,开展隐患排查。开展了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排查,紧盯低洼地带、河道等重点部位,形成排查工作台账,对巡查和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跟踪落实整改,共排查消除隐患198条。联合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持续推进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切实提高地震灾害综合防御能力;不断完善7处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定期巡检,确保应急通道畅通以及应急设施正常使用。
加强体系建设,增强救援能力。督促相关部门修订完成县级专项应急预案6个,新增企业预案备案75个。推进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动态完善15个领域16支专业救援队伍基础信息,全面掌握全县社会应急力量运行情况。协同县教育局开展了校园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增强了全县师生的避险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不断完善应急救援指挥技术系统建设,配备了单兵终端、布控球和无人机等60多套装备,定期与省、市进行联调联试,确保了设备状态稳定,在接到突发事件接报后,能做到30分钟“可视化”。积极争取国债资金130余万元,计划采购救援车辆、设备、装备等25台/套,助力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
强化宣传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强化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相继组织开展了“5.12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10.13国际减灾日”等一系列宣传活动,积极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利用“一室、一基地”,组织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企业、防震减灾助理员及宏观观测员等在地震科普宣教室参观学习,了解地震知识,提升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利用阳谷县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为学生开展防震减灾知识普及教育,让学生在集视、听、触觉的多媒体互动中体验“地震实感”,提高防震避震意识和技能。积极推进综合减灾社区创建,今年3月博济桥街道谷南社区被评为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 张同建)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