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调解案例丨拆迁安置引纠纷,倾心调解解难题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2024-11-27 7.7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杨璐

随着城中村改造的推进,济南市历下区的李某自家房屋被拆除,因为未达到期望的安置诉求,与辖区街道办事处产生纠纷。2024年1月,李某来到济南市市中区正荣凯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委会”)申请调解。

倾听诉求巧沟通,找准矛盾争议点

李某和街道办事处双方基于对调委会的信任,共同委托介入调解此案。调委会接到调解申请后,为防止矛盾纠纷进一步扩大,立即派出经验丰富的人民调解员为双方组织调解。

调解员了解到,2016年,李某因与街道办事处就拆迁安置以及补偿事项未能达成一致,拒绝在拆迁补偿协议上签字,导致李某家庭成为滞留户。同年,李某和老伴办理了离婚登记,而在离婚协议中,李某在财产协议一栏里描述“男方自愿放弃一切村集体的权益”,街道办事处认为李某放弃了村民待遇,无权享受拆迁安置。而李某则主张自己的表述原意是指逢年过节村里分的油、面等物品,根本没涉及房产和财物,该歧义直接导致了李某失去了拆迁安置主体资格。最终,街道办事处对老屋进行了拆除,李某随即提起诉讼。

因失去安置资格无法得到拆迁安置,自2018年开始,李某连续向法院提起房屋征收拆迁诉讼,皆被法院驳回,以该案由的诉讼一直持续到2021年。2022年起,李某又起诉街道办事处拆除行政赔偿,诉讼于2023年得到判决,但法院仅支持了搬家费等小部分赔偿,此案原被告均提出上诉。此后,李某通过一系列诉讼试图争取更多赔偿,历经多次诉讼,依然未实现诉求。

摸清实情建机制,找准思路破难题

考虑到双方正是因赔偿数额达不成一致才迟迟未达成和解,调解员通过办事处负责人员了解其拆迁安置方案,以及拆迁平台的赔偿范围。同时与街道办事处及拆迁平台进行了多方磋商,介绍了李某的具体家庭情况,努力为其争取利益最大化。

通过多次电话沟通和面对面的磋商,双方当事人就打包款和取暖费达成了一致意见,但包括补偿费以及过渡费在内的其它费用相差较大,差额已高达90万元。

随后,调解员对房屋补偿款差额、过渡费差额、搬迁奖励等款项逐一进行对比,对双方持不同意见的请第三方进行评估。几番调解后,李某表达了退让意愿,办事处也表示愿意积极履行。最后,调解员将双方召集到了一起,面对面进行意见交换,最终确定了拆迁补偿方案。在调解员的见证下,李某向法院撤回了上诉,承诺将息诉罢访,不再就此事进行上访或诉讼。一段长达六年的纠纷就此解决。

法理情理巧融合 耐心调解化纠纷

此案是一起典型的因城中村改造引发的拆迁纠纷案件。通过法律途径和调委会的积极介入,李某与街道办事处之间的拆迁权益分配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调解技巧,耐心倾听当事人的诉求和意见,积极协调各方利益,最终促成了案件的圆满解决,双方当事人均对调解员表示满意和感谢。

本案纠纷的成功化解,充分展现出人民调解在处理复杂社会矛盾中的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不仅解决了李某一家的拆迁纠纷问题,也为类似案件的解决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责任编辑:刘一诺

杨璐

脚踩大地仰望星空,时政兼三农记者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鲁ICP备15022957号-13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220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01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鲁B2-20120085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