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晓光 通讯员 刘滟
让顶级医疗资源“翻山越岭”,让游子情怀“落地生根”。
在微风徐来的初春3月,淄博市中心医院2025年的“名医家乡行”惠民行动在一场高水平眼科论坛中拉开序幕。
3月15日上午,淄博市中心医院“名医家乡行”稷下眼科高峰论坛举行。论坛汇聚了全国11位顶尖眼底病专家,既有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国家级专家,还有心系家乡、从淄博走出去的行业翘楚,他们共聚于此,以学术星火点燃眼健康事业的长明之灯。
特别的是,与淄博渊源颇深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教授管怀进也受邀参加了此次会议,管怀进教授是中国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管仲(管子)的第八十代后人,这也是他首次来到淄博。
作为大会主席,淄博市中心医院眼科主任王少鹏表示:“我们以最炽热的乡情,迎接天南海北的淄博籍眼科翘楚重踏热土,也很荣幸邀请到各位全国知名专家教授、齐鲁名家以及各地区同仁共聚淄博。”
现场,专家们围绕先天性视盘异常、脉络膜黑色素瘤的治疗等眼底病诊疗难题展开深度碰撞,也就黄斑疾病的激光治疗、如何选择扫描模式获得临床满意的OCT/OCTA影响等前沿课题展开学术研讨。
这场4小时的学术盛宴,以“乡情”为纽带,以“技术嫁接”为支点,将全国眼底病诊疗的领先技术和尖端理念导入淄博。
本次论坛既传递了眼底病诊疗的全国前沿技术,助力淄博本地眼科诊疗水平的提升,又通过学术互动深化了专家与家乡医院的合作黏性,为后续更多的医疗惠民行动奠定基础。
事实上,淄博市中心医院多年来医疗惠民动作频频,通过不断嫁接高端医疗资源来服务淄博本地百姓。
从组织90余名名医专家回家乡服务百姓、义诊近2000名家乡群众的“常回家看看”名医家乡行活动,到召集“淄博籍”眼底病名医回家乡连续三年举办的稷下眼科论坛,再到2024年9月正式启动由30余位来自全国“淄博籍”医学专家组建的高端医疗专家智库……
回乡义诊以“乡情”为纽带建立初步合作,解决市民短期就医需求,同时唤醒专家反哺家乡的情感共鸣;眼科论坛的连续举办,将义诊升级为常态化技术交流;而专家智库的成立则是将专家资源制度化,确保高端医疗资源持续“输血”地方。
系统看来,上述种种行动层层递进、互为支撑,一条“柔性引才—学术共建—长效惠民”的链条正在形成,也在此间展现出淄博市中心医院以乡情凝聚医疗资源、以行动践行民生承诺的布局。
而这也能看出,淄博市中心医院想要传递给市民的核心信息是——这是一份可信赖的医疗承诺。
那么,让医疗回归服务本质,增强淄博市民对本地医疗的信任感就尤为重要。
名医常态化返乡、国家级专家“云看病”等举措,让市民无需奔波即可享受顶尖优质诊疗,树立“在家门口共享国家级医疗”的信心;本地疑难病例通过专家智库的多学科会诊得到精准救治,加速本土医疗团队成长,给予市民“家乡医院同样值得托付”的安心;从乡情义诊到技术论坛,医院将“造福桑梓”的人文关怀落实到实践中,这是让市民感受到“医疗不仅有技术高度,更有情感温度”的暖心。
嫁接高端医疗资源,解决市民“看大病难”的痛点,也通过便民医疗的真正实践,传递出淄博的城市暖意,而以此高水平眼科论坛为起点,期待今年淄博市中心医院还将以更多行动落地,实现真正惠民。
就如医院副院长孙能军在此眼科论坛上的发言:“我们将以乡情为纽带,持续嫁接高端医疗资源,既要让百姓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要培养带不走的精英团队,筑牢本土医疗服务的根基。”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