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召旭 实习生 白杨
2025年初,葵花药业发布的2024年度业绩预告引发市场震动。数据显示,公司归母净利润预计为4.4亿元-6.6亿元,同比下滑41.03%-60.68%;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45.19%-68.11%。尤为严峻的是,第四季度净利润预计为-1.47亿元至0.73亿元,可能创下上市以来首次单季亏损,与2023年同期2.68亿元的盈利形成断崖式对比。曾被誉为“中国儿童用药第一品牌”的葵花药业,如今却陷入业绩衰退、行业政策冲击、管理层动荡以及产品疗效争议的多重困境,导致股价自2024年6月高点以来下跌近40%,投资者信心跌至冰点。
业绩大变脸,利润下滑60%
1月17日晚间,葵花药业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归母净利润预计为4.4亿元至6.6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1.03%-60.68%。扣非净利润预计为3.2亿元至5.5亿元,同比下降45.19%-68.11%。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第四季度净利润预计为-1.47亿元至0.73亿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2.68亿元,几乎呈现断崖式下跌。这一业绩崩盘让市场措手不及,尤其是第四季度可能出现上市以来首次亏损,暴露出公司盈利模式的严重问题。
葵花药业解释称,2023年呼吸类药品需求暴涨,导致2024年销量回归常态。然而,这一理由并不能完全解释全年30%以上的营收下滑。毕竟,同行如华润三九的感冒药品仍保持增长,这表明葵花药业可能在产品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上失去了优势。此外,2024年中药材价格经历剧烈波动,多种关键药材价格一度翻倍,如白术、猫爪草、款冬花、白芍等主要中药材仍处于高位,导致葵花药业成本上升,毛利率承压。
受业绩下滑等多重因素影响,葵花药业股价自2024年6月高点以来下跌近40%,截止到3月17日收盘,市值从高峰期的200亿元缩水至108亿元。二级市场表现尤为惨淡,最近4个季度营收连续负增长,从-14%扩大至-63%;净利润同样连续下滑,第四季度可能出现上市以来首次亏损。市场对葵花药业的预期从成长股转向衰退股,短期内难以看到企稳回升的迹象。
政策与成本双重绞杀,OTC“避风港”神话破灭
2024年,中药行业政策风向突变,葵花药业首当其冲。9月,安徽省将OTC中成药纳入集采,其明星产品“小儿肺热咳喘颗粒”被迫卷入价格战;5月国家医保局推行的“比价政策”进一步压缩零售端溢价空间。双重政策挤压下,公司毛利率持续承压,而中药材价格暴涨(白术、猫爪草等原料价格翻倍)更成为压垮利润的最后一根稻草。
此前被视为“避风港”的OTC市场,如今已成红海。华润三九、云南白药等巨头通过价格战蚕食份额,葵花药业却因缺乏创新爆款产品陷入被动。行业寒冬中,公司提出的“2028年销售破百亿”目标显得愈发遥不可及。
核心产品陷疗效争议
2024年底,葵花药业明星单品“小儿智力糖浆”陷入舆论漩涡。多名家长投诉其对儿童多动症疗效甚微,专家指出该产品缺乏高质量医学证据支撑——说明书标注不良反应“尚不明确”,成分作用机制模糊,现有研究多属小样本观察性试验,甚至半数试验需联合其他药物使用。
《中国新闻周刊》调查发现,该药宣称的“调节神经递质”功能无现代药理学验证。华中科技大学药剂专家王哲直言:“相关宣传可能涉嫌误导消费者。”若监管层启动审查,这款年销售额数亿的核心产品或将面临更严峻冲击。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