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公益捐赠续文脉,淄博市博物总馆举办2025国际博物馆日活动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5-16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晓光 通讯员 张鸣

在2025年5月18日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第35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5月16日,淄博市博物总馆以“爱心助残·文化共享”和“公益捐赠·赓续文脉”为主题开展系列公益活动,搭建传统文化与社会关爱的桥梁,助力营造全社会保护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当日上午,50名淄博市特殊教育中心的师生代表来到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参加活动。在工作人员引导帮助下,孩子们先后体验了元象科技VR剧场、三星堆沉浸式探索展,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穿越”千年,沉浸式感受美轮美奂、博大精深的历史场景;在非遗拓印体验区里,他们亲手制作十二生肖等碑刻拓片,感受传统文化技艺的魅力。

淄博市博物总馆党委书记、馆长,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馆长侯本兵介绍,在发挥社会教育功能方面,博物馆十分重视关心关爱特殊青少年群体,与特教中心签订了馆校共建协议,通过举办展览、定期邀请特教师生走进博物馆,感受传统文化魅力。2024年双方合作举办的“有淄有爱·生命艺彩”特教师生文化创意展,获评全国文博社教百项创新案例,下一步,博物馆将特别增设无障碍导览服务,让文化体验更暖心、更包容。

随后,淄博市博物总馆藏品捐赠仪式也在馆内举行。6位爱心人士分别向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淄博市博物馆、蒲松龄纪念馆捐赠藏品,现场共捐赠藏品7类235件,涵盖了文献、陶瓷、琉璃、铁器、书画等多个类别,均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捐赠者中,既有著名文化学者、大学教授,也有著名画家、国家级工艺大师,还有民间收藏家、文化企业代表。山东大学教授、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已经83岁高龄的马瑞芳在家人陪同下,专程从济南赶到淄博,向蒲松龄纪念馆捐赠聊斋学典籍39种102册,马瑞芳表示,博物馆是文明殿堂、文化桥梁,淄博是自己的第二故乡,聊斋文化典籍只有回到博物馆,才能实现最大价值,希望几十年来搜集积累的研究资料,能够为聊斋文化传承和弘扬尽一份绵薄之力。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博物馆事业一头连着文物藏品,一头连着人民群众,只有多元共筑,才能文脉长流,进入新时代,既要以科技与人文关怀打破文化服务壁垒,也要凝聚社会力量丰富馆藏资源。

淄博市博物总馆方面表示,本次活动通过“文化惠民+社会参与”的创新模式,展现了博物馆作为文明枢纽的社会担当。当特殊群体与历史文物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当民间收藏化作公共文化资产,淄博正以温暖实践诠释着文化遗产保护的时代内涵,让千年文脉在传承中焕发新生机。

责任编辑:李艳晨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鲁ICP备15022957号-13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220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01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鲁B2-20120085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